正文 第13章 用快樂調動工作積極性(1 / 1)

如果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那麼快樂就是成功之父。能讓教師快樂地工作,在工作中享受愉悅和滿足,從快樂中迸發熱情和靈感,獲得不斷努力投入工作的力量源泉,而學校的目標也自然水到渠成,這就是“共贏機製”。成功源自“快樂哲學”,快樂使教師與學校都能充滿活力、激情四射。

選對人,快樂之始

天生我才必有用,誰都可以是人才,誰都可以在不同的領域內獲得培養和提升,關鍵是教師是否找對了工作,學校是否把他放對了位置。如果都能夠得到肯定的答案,就是快樂工作的開始。

撇開個人的喜好,撇開“優秀人才”片麵的固定模式,真正摸索到每個崗位的基本勝任要求,找到與之匹配的教師,教師就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實現自我,找到工作的成就。

用好人,快樂之道

首先,自由思想。鼓勵教師在工作中暢所欲言,消解領導者對工作模式的固定欲望,不灌輸太多個人想法。工作的目標隻有一個,完成目標的方法卻有很多種,領導層不給出單一的答案,就是為了挖到教師心中的答案。雖然領導不作決定比作決定更難操控,但為了教師未來的發展,應該有更多的空間給教師。

其次,允許犯錯。做“允許犯錯”的學校,就是學校不鼓勵“怕”犯錯的教師,是因為想培養出敢於創新的教師。教師需要承擔的任務、經曆的挫折都會有很多,而學校不斷給予的機會不僅是鼓勵教師創新的保證,也是教師在實戰中累積經驗,快速提升自我的平台。學校要發展,必然需要樂於挑戰和突破的教師,學校更看重的是教師付諸於行動的勇氣和在嚐試中不斷沉澱的經驗。

第三,完善規則。學校的發展需要有一條核心軌道,教師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不可以偏離軌道。製度是教師“有為”的約束,是確保教師不偏離學校軌道的保障,完善的製度可以降低學校發展的風險,使教師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所以,製度不僅是反映學校管理思想的核心,同時也是衡量學校是否能有效控製風險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