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飛舞的蝴蝶和作繭自縛的毛毛蟲(1 / 2)

"咚咚咚"一位麵試的人在敲門。

"進來!"康熙立即閃電般把架在茶幾上的腳縮回,一本正經地坐好,臉上充滿高瞻遠矚的神情。當董事長整天要裝腔作勢,也真不容易。

"請坐!"康熙打量著這位麵試者:很年輕,穿著件帶花紋的休閑襯衫,胸前戴著一個蝴蝶吊墜的項鏈,正好是公司今年設計的主流產品;他的眼睛中有一種遊戲的眼神,大清公司設計部門的設計師都是這副德性,所以康熙並不介意。不過以前來應聘管理人員的都是些正統家夥,一套名牌西裝,係著領帶,頭發規矩油亮。今天這個人這副打扮來應聘高級管理人員,就好像天鵝群中跑進了隻雞,不過希望他會是隻烏骨雞,除了新鮮感最好還得有點營養。

康熙看了一眼他的簡曆:姓名韋小寶,27歲,揚州人,美術專業畢業,工作經曆:麗春院廣告策劃師、神龍教管理谘詢公司專業顧問、大內賭場證券公司操盤手、天地會軟件公司ERP實施顧問。換專業換得也太離譜了吧?

"是您先問,還是我先說?"韋小寶先開口了。"你可以先自我介紹一下。"康熙心想,倒要看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家夥。"我在咱們公司的專櫃上怎麼沒有找到蝴蝶的上一代---毛毛蟲?"韋小寶用手指著胸前的蝴蝶吊墜說。

"難道你喜歡毛毛蟲?"康熙心想:這小子是個馬屁精,還沒有進公司就用"咱們公司",不過聽著還是比以前那些麵試者說"貴公司"要爽得多。

"我不喜歡毛毛蟲,我想你也不喜歡毛毛蟲。除了快餓暈的鳥,沒有人喜歡毛毛蟲。"

"聽說您在這之前已經麵試了很多人,都沒有中意的人選,我想其中的原因是您遇上的都是些毛毛蟲,而沒有看見您想要的蝴蝶。"韋小寶侃侃而談。

"什麼樣的人是毛毛蟲呢?"康熙問道。

"管理的森林裏有三種人:第一種是剛入門階段的人,參加管理工作不久,對真正的管理大象隻看見個模糊的影子,就在那裏興奮不已,這種人就像剛剛出生的毛毛蟲。有機會跨入管理行業,就興奮地在樹枝上到處爬,處處張揚,自以為是將來的管理大師,可是經驗不足,想到東頭忘了西頭,經常犯些低級的錯誤。不過他的可愛之處是全身光溜溜的,沒有長上有毒的毛,不會蟄人,工作投入、有熱情、能接受批評、改正很快。一些基層年輕的主管、助理就是這類角色。"

"第二種人是工作一段時間後,摸到條大象的尾巴,就以為摸到大象了,以為企業管理就是如此。有的就以一條尾巴走天下,到處搬弄條文,以專家、大師自居。知道質量管理的人,凡事就用ISO9000,到處標準化;知道ERP的,凡事就用流程分析,到處信息化;知道量化管理的,凡事就統計分析,到處數據化。"

"講得有些道理。"康熙心想。"這第二種人是最為可惡的,就像作繭自縛麵目可憎的毛毛蟲,利用一切機會和權力把公司所有的東西往他知道的那個結構化的繭裏裝,思想固執僵化,製度、程序、日程排天下。凡有不合自己的地方就到處大叫要改革,要頒布幾打關於加強什麼什麼的規定。公司裏每次來了新行政經理或谘詢顧問時,一張表格有一個地方不合他的習慣,他就會搬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要換掉。許多新管理人員上任時就要換下屬,即使不能將自己原來的下屬全部搬過來,至少也會要幾個得力幹將,美其名曰團隊精神。新官上任換下屬其實換的是操作流程、是文化。當新官上任後,由於毛毛蟲的天性,他已經習慣於原來的管理模式,習慣於自己過去單位的操作流程和工作方法。這些人對新的環境沒有適應能力和變革能力,隻有將自己原來的東西全部搬過來,躲進結構化的老繭裏獲得安全感。在自然界裏毛毛蟲大多數是會變成蝴蝶的,可是這些管理上的毛毛蟲長到一定程度就失去了好奇心,加上利益的驅動和控製欲望的加強,利用一切機會和權力為自己做繭。繭做得太厚,飛不出來了,一輩子都是毛毛蟲。您也看過很多的管理製度和方法,這些製度和方法產生的根源,大多數不是來源於管理真正的需要,更不是效率的需要,而是來源於這些毛毛蟲滿足自己控製感的需要,他們對新的事物和環境缺少信任和信心,所有的事物都套上個圈兒以保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