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伴隨祖國的發展和重慶地方經濟社會的不斷成長,不管是響應20世紀60年代國家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倡導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還是直接參與20世紀80年代地方財貿係統恢複建設的過程,直至新的世紀,重慶工商大學都審時度勢,進一步明確辦學目標定位,凝練鮮明的財經特色和與時俱進的商科優勢,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科學真理的孜孜以求和對自身使命的躬身實踐。學校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學者,他們具有國際化視野,醉心於財經科學研究,重視借鑒東西方前沿的學術理論與豐富的文化內涵;他們關注國計民生,身體力行,襟懷巴渝,以科學、真知的學人風範,親身參與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讓理論之花在實踐中綻放,以這批教師為主體,重慶工商大學的廣大教師在教學耕耘與學術研究中收獲了累累碩果。科學研究——這一黨和人民賦予高等院校的使命和事業,在重慶工商大學以驚人的速度蓬勃發展。這其中,凝聚著幾代學人的智慧,閃耀著奪目的光芒!
理論從來就是適應社會經濟進步的需要而產生的,而最終又要服務於客觀實踐。結合我校在財經學科學術理論方麵的探索,我們設立了“重慶工商大學財經文庫”出版資助計劃,按照“自由申報、匿名評審、多方資助、統一出版”的方式,定期遴選一批我校中青年學者在財經研究領域取得的優秀成果,交由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統一出版,為中青年學者搭建一個科研成果展示平台。集納到“文庫”的成果,具有如下三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力推新人。入選“文庫”成果的作者,大部分是我校近年引進或培養的中青年博士。他們畢業於不同的重點大學,絕大多數有名師、嚴師學緣,對學術前沿動態有敏銳的把握,他們均工作在我校教學科研工作第一線,對社會現實有深刻認識,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較強科研能力。誠然,相較於學界泰鬥、名師名家,他們中的大多數還籍籍無名,但絕非泛泛之輩,他們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開拓意識和發展潛力,是學校未來學術、學科發展的新鮮血液和中流砥柱。“文庫”推出他們的成果,旨在推新人於“前台”,接受學界檢閱、激勵、鞭策,促進他們盡快成長為科研中堅力量。
二是矢誌創新。“文庫”的這些成果均能夠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均很好地堅持了理論聯係實際,體現了學風嚴謹、文風樸實,做到了理論探索有進展,研究方法有創新,學術觀點有新意,對策建議有建樹。
三是注重導向。“文庫”的成果涉及理論經濟、應用經濟、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等我校特色優勢學科領域,既是對學校打造鮮明財經特色屬性的清新回饋,更為學校學科發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提供了重要支撐。
學校高度重視“文庫”的編纂、輯錄,為“文庫”出版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我們始終認為:作為一所具有鮮明財經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我們要培養出高質量的包括財經學科在內的專門人才,科研無疑是教學的先導、教育的基礎。沒有高質量的學術研究,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很難想象有深入淺出、鞭辟入裏的課堂教學;沒有教師對財經實踐的敏感觸覺和對社會經濟問題的深刻領悟,很難想象有生動活潑、貼近實際的課堂藝術。唯有在科研方麵的進步和成就,才能保證造就一支具有堅實理論基礎、深厚學術底蘊、富有遠見卓識和深刻洞察力的師資隊伍,從而推動具有鮮明財經特色的多學科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是故,學校多方籌資,購置圖書、激勵科研、補貼出版;眾多學者皓首窮經、筆耕不輟;兄弟高校、出版界同仁大力襄助,終有今日“重慶工商大學財經文庫”付梓。
綜上,“文庫”的出版,寄托了我們對中青年學術才俊的一份清新期許,與其說是一種對他們單純的獎掖、褒讚,毋寧說是在搭建一個文彙達觀、聚賢納才的平台,我們誠摯地渴盼有更多青年學者能夠砥礪自修,卓爾有成,產出更多更好的成果;更熱烈地懇請更多學界名流、前輩泰鬥能夠關心、點撥中青年學者的學術成長,能夠讓他們盡快健康、科學地投身於學科、學術拔尖團隊的自我培養和群體塑造,早日成長為領軍人才,擔當重任。
相信“重慶工商大學財經文庫”的出版,對我校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必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學界了解我校中青年學者的科研狀況提供一個重要的窗口,期望師生們和廣大讀者能從“重慶工商大學財經文庫”中獲益。當然,限於編校時間和我們的研究水平,其中難免存在差漏和不足之處,敬請讀者諒解並批評指正。我們衷心地希望我校廣大中青年學者潛心研究,把握學術前沿,深入社會實際,產出更多的優秀科研成果;期待我校教師和科研人員有更多更好的學術專著問世!
楊繼瑞謹識
2013年春 於重慶南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