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李開複:世界因你而大不同(5)(1 / 3)

有一次,他跟要好的朋友說起做中國學生“思想教父”的事情,顯得異常興奮和愉悅。

2004年春天的一個晚上,李開複在北京一所大學演講結束後,正要驅車離開,一位同學趕上來,異常焦急地對李開複的公關經理說:“我今天一定要見李老師,有一個問題一定要李老師親自回答。”

公關經理說:“已經11點了,請你把電話或者郵箱地址留下,我們會跟你聯係。”乍暖還寒時節,李開複被那位學生的真誠打動了,從車裏出來與他攀談起來。

那位學生說:“李老師,您寫給大學生的兩封信我都已經看過很多遍了。我們都很感動您在百忙之餘為我們解答各種問題。但是,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還有太多的困惑和不解。您每次舉辦的一對多的演講,我認為這樣的交流還不夠充分。您也多次談到了互聯網的便捷,為什麼不用互聯網來與大家交流呢?這樣,我們的交流就會更充分。您還可以了解更多我們的問題,我們的交流還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

李開複回去後,斟酌了那個學生的建議,在寫了《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後,創建了“開複學生網”,後來更名為“我學網”。

李開複除了享受自己做“老師”的狀態外,最熱衷的就是做父親的角色。30歲那一年,李開複做了父親,他承襲父母對他的管教觀,敢於讓孩子獨立自主做決定。對於一對千金的教養,他舍中國傳統的教養觀,並不以教出“乖巧”的孩子為目標,而認為“積極”是教養中最重要的事。因為目標不同,所以“規矩要愈少愈好”,目的是“培養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關於對孩子的教育,他還給家長寫過一封信,其中提到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模式:“在你心裏你的孩子可能永遠長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歲或更早的時候就願意把自己當做大人來考慮,這時家長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談話方式和孩子討論問題,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長’作風。比如理想、學習動力、玩耍、事業心、為人處世、愛情、交友、處理家庭問題。在這方麵,我有四個建議:

“第一,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一起胡說八道。不要擺架子,做‘高高在上’的長輩。我的孩子小時候每天聽了我的‘胡謅’的故事後才願意睡。

“第二,對孩子說心裏話,不要把話悶在肚子裏,也希望他也這麼做,做一個好的聆聽者。

“第三,讓孩子知道他對你有多重要,告訴他你多麼愛他,慷慨地把你的時間分享給他,但是對物質上不要‘有求必應’。

“第四,花些時間理解那些流行的東西。無論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電腦遊戲,我都會花一些時間理解。這樣一方麵可以給你更多的話題,另一方麵告訴孩子你‘在乎’,而且還可以讓你覺得年輕些!

“把孩子當做朋友,和他談心。可以告訴他你每天經曆的事,也可以問他一天經曆的事。如果他說他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不要訓話,不要生氣,多聽少講。當他認為和你聊天沒有‘被懲罰的威脅’時,他才會無所不談。剛開始,如果他有點不敢講,先對他保證不生他的氣。

“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隻有學習他的語言,而不是要求他學習你的語言。如果你不學新知識,不接觸新的思想觀念,知識匱乏,思想陳舊,你就不能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長應該盡量多接觸流行的東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飾、流行的技術、流行的音樂,以縮小代溝,創造彼此信任溝通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