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原秘書長華貽芳在巨人集團出事之後,曾寫過一首打油詩交給史玉柱,這首打油詩的內容是:“不顧血本,渴求虛榮;惡性膨脹,人財兩空;大事不精,小事不細;如此寨主,豈能成功?”這首打油詩被史玉柱掛到了辦公室的牆上。後來,史玉柱自我救贖成功,重新站起,在知道了史玉柱對於過去失敗的反思之後,華貽芳又現場送給史玉柱一首打油詩:“現代企業,大事兩樁;經濟文化,半斤八兩;既能賺錢,更會育人;如此寨主,方成好漢。”
有人把史玉柱比做胡楊樹。在新疆塔裏木盆地的沙漠中,有一種樹叫胡楊,樹高15~30米,能忍受荒漠中的幹旱,對鹽堿有極強的忍耐力。對於胡楊頑強的生命力有這樣一個說法:“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從巨人漢卡到巨人大廈的傾覆,到腦白金、黃金搭檔的翻身,再到巨人集團紐約上市成功融資10億美元,從“中國首負”到“中國首富”,史玉柱以自己的創業史演繹了一部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人間喜劇”,十年間,史玉柱剛好走過了一個十年的“輪回”。
這十年,史玉柱隻做了三件事:賣保健品、買入銀行股票和做網遊。曾經有手機、汽車等投資機會誘惑著史玉柱,但他都因決策委員會的反對克製住了。後來,他進入網遊行業,每天的工作就是打遊戲,對他來說,打遊戲最大的好處,竟是用來抵擋現實世界投資機會的誘惑。“‘誘惑’實在太多了,可是一不小心,又容易踩到‘地雷’。現在我天天泡在網遊裏,手機一關,這些外界的誘惑就不存在了。”說這話時史玉柱的表情甚為得意。
但是,事情“做得”沒有他“說得”那麼徹底。巨人集團在2007年11月1日上市,股價高開低落,很快跌破發行價,讓史玉柱壓力很大。史玉柱自己也沒有守住以血的教訓換來的經驗,在巨大的利益麵前,商人的本能讓他提高了發行價。巨人發行價高開,一下子套牢了精於股票投資的美國人。個別美國投資者壓抑不住被套牢的沮喪,幹脆起訴巨人披露信息不完整。與他相對應的是阿裏巴巴的馬雲。阿裏巴巴晚於巨人五日上市,投行建議發行價定在20港元以上,而馬雲依然謙和地把發行價圈定在13.5港元。馬雲克製住了商人逐利的本性,避免了跌破發行價的尷尬。阿裏巴巴的股價低開高走,有滑落但還高立於發行價之上,馬雲淡定自如。
由此可見,史玉柱的商業曆練之路,還未到盡頭。
偏執是偏執者的通行證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什麼光輝的一麵。我的長處是勤奮,是堅強。別人用5個小時做的事,我會攻他3天3夜。”
“失敗有兩種,一種是事業失敗,另一種是精神失敗。很多企業在事業失敗以後,精神上也失敗了。但巨人在事業上失敗後,精神不敗,所以可以站起來。”
——史玉柱
陳天橋說:“隻有偏執的人才容易成功。”也許,他在說話的當口,腦海裏想到的人物就是史玉柱。無論是中國商業發展史還是世界商業發展史,被記載的成功人物多是性格偏執的人,所以,企業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活下來的都是智慧的,成功的都是偏執狂。
偏執這個詞語,如同史玉柱本人,亦正亦邪,根據不同的語境,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從正麵的角度來理解,偏執是對目標的執著;轉個身,就成了負麵:偏執就是性格缺陷,就是賭徒。
如同陳天橋說自己就是“大賭大贏”的性格一樣,史玉柱也從來不否認自己愛“劍走偏鋒”。業界早有定論,史玉柱就是一個賭徒。但是,賭性和偏執之間還是有區別的:賭徒強調的是不計後果,偏執是勇於追求某種結果。二者區分的關鍵點是:能否在“大膽假設”之後“小心求證”。正如勇氣和魯莽,前者多的是縝密,後者指的是行為。對於史玉柱的性格,最確切的說法應該是“偏執多一點”。
浮沉商海20年,偏執使他永遠果敢、執著地追求目標,使他永遠在別人想象不到的地方崛起、勝出,在別人不敢下手的地方下手,在別人不看好的地方獲得成功。葛洛夫曾說: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史玉柱身上全是“偏執基因”,無論是他在大學期間堅持四年從浙江大學到靈隱寺的18裏長跑,還是後來他的漢卡、腦白金、《征途》遊戲,都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這種基因。他的偏執表現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麵:
第一個方麵是對巨人夢想的偏執。史玉柱很喜歡“巨人”這兩個字,甚至到了偏執的地步。他的保健品公司叫“健特”,是巨人的英語音譯;征途網絡成功後,改名為巨人網絡;他曾經想蓋一座72層高的樓,叫巨人大廈,沒蓋完,成了爛尾樓,這讓他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