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證券投資學》(1 / 2)

淺談《證券投資學》

出類拔萃

作者:劉建國

摘 要: 知識經濟、信息時代,證券投資與人們的關係越來越密切。證券投資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必須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回避風險操作法。

關鍵詞: 證券投資 投資觀念 回避風險操作法

某年某月,在股市大盤指數下跌的情況下,一個六旬老漢猝死於證券公司,死前嘴裏還念叨:“25萬元虧剩5萬元。”有感於此,筆者談談《證券投資學》。

筆者教過鄭忠、何佩莉編著的由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的《新編證券投資學》(第二版)和彭明強、王思朋主編的由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的《證券投資學》,比較而言,更喜歡《證券投資學》,內容比較細致,尤其證券投資觀念講得比較生動。

現在,中專學校裏許多專業都開有《證券投資學》課程,因為知識經濟、信息時代,證券投資與人們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證券是各類經濟權益憑證的總稱,是用來證明證券持有人有權取得相應權益的憑證”。“投資指經濟主體為獲得預期經濟利益而在當前進行資金投入,用以購買金融資產或實物資產以達到增值目的的行為和過程”。把兩者結合起來,“證券投資指以貨幣投資買賣有價證券以獲取收益的經濟活動”。

現代生活仍然以吃、穿等生活必需品為主,隨著住房製度、醫療製度、教育製度和休假製度的進一步改革,用於住房、衛生保健、教育方麵的開支將大幅增加,用於旅遊、娛樂、金融投資等方麵的開支不斷上升。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需求按其重要程度排列,可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我國過去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魯迅先生說:“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從證券投資看,可以說人們是處於“自我實現需求”或者說“三要發展”的層次。

證券投資作為一種金融投資活動,有特殊的經濟意義。這種意義集中表現在是證券市場存在和發展的必要前提,是證券市場各項功能如資金融通、促進投資、資金流動導向等發揮的前提,能促進整個市場經濟健康、高效地運行。因此,有條件的個人或組織,也就是有經濟基礎、經濟實力的人適合進行證券投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證券投資合理、合法,多學經濟知識,了解經濟政策,學會理財,學會投資,跟上時代步伐,在經濟大潮中乘風破浪,把握時機,促成飛躍,獲得高收入,擁抱陽光,享受生活,的確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但是我國證券交易市場尚處於起步和初期發展階段,我國證券投資者對證券市場風險缺乏正確認識,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弱。當前證券市場上投資比較多的是股票和基金。筆者曾在銀行聽一個準備買基金的儲戶問銀行理財指導人員,買基金怎樣能賺錢,可見他連基本常識都沒有,就急欲投資,這很盲目、很危險,正所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