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差事的都已出門,隻有幾個較空閑的弟子在院子角落中相互切磋,不知是想把院子都讓給江知命,還是怕師父臨時起意喚他們去考校武藝。
路山仍是給江知命演練一邊最基礎的紮馬步,此時的江知命哪裏會怕,已過去了盞茶時間,身形絲毫未動。路山見此已不隻是嘖嘖稱奇了,眼中閃過一絲驚疑,盯著江知命。江知命心中一驚,趕忙一屁股跌倒在地,揉著腿對師父道:
“師父,腿麻了,站不起來。”
江知命後悔自己為何要出這個風頭,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都不懂麼?更何況自己的身體更容易讓人起疑,萬一被師父瞧出自己修煉內功,且不說唐大哥是否願意,師父若要這秘法,自己該如何?如此秘法對於每一個武夫皆是無價之寶,若公之於眾得引得多少人搶奪。
幸而路山並未往深處想,對江知命道:
“對於剛入門的新人,能做成這樣已屬不易,隻是莫要隨意超過自己的極限,否則容易傷著自己,要懂得循序漸進,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練成。”
“你歇息一會兒,我與你詳細說說這紮馬步,為何會是新人必修的科目。”
“紮馬步雖然簡單,卻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時雙腳外開,與肩膀寬度相同,然後微微蹲下,雙手環抱胸前,手心向內,掌指相對,最符合人體自然動作,這第一層便是訓練身體各部在武術中應該保證的位置。”
“第二層時雙腳尖開始轉向前,為的是獲得一個扭動的勁力。腳尖向前,便與膝蓋形成一個微微的扭轉,從而獲得一個力。這個力便是腿上的力,體會到這個力,步法、轉身就都有了。在內家拳裏稱此為混元樁!”
“第三層時,重心下移,逐漸蹲深,如此是為獲得向下的力。腿上除有腳尖與膝蓋的一對力外,又出現向下的力,這是身體的重力。兩股力聯合便產生一個向上的力來保持自己不坐到地上。體會到這個力,彈腿、跳躍和千斤墜就都有了。”
“第四層時,雙腳開大,達到自己兩腳直到三腳寬。這樣便又獲得一個外展的力。為克服這種力,小腿大腿肌肉開始運作,產生一個反力從而使身體保持平衡。體會到這對力,橫踹、分踢、勾踢就都有了。”
“而第五層時,雙手由環抱變成平擺,手心向下。手上經過前四層環抱,已經練出了繃勁,體會了這個力,直拳、翻拳、擺拳、勾拳便不會如何費勁。當手變成平擺後,出現肩要把肘送出去,肘卻還要墜下來保證手臂水平的一對力,這個力是練肘上力的,體會到這個力,擺肘、頂肘就不費勁了。”
“練至第五層,已是紮馬步的最高階段,全身共有四對主要的力,練到這一步,你便獲得幾乎所有武術動作的發力能力,所以說,紮馬步是拳術之祖。”
路山一口氣說完這些,仍不停歇,接著道:
“我一下與你說這麼多,你可莫要覺得馬步練成了便是武功練成了,而是要讓你知道,紮馬步的核心,便是對力量的體會。”
江知命鄭重點點頭,把師父所說牢記於心中。同時結合唐家秘法,感覺這紮馬步不光是體會力,亦是體會氣,力氣本就是一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