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徐晨與潘攀“早戀”之歌:那12年愛情沃土(2 / 3)

2003年12月,19歲的徐晨升入國家一隊,主攻男雙。女隊人才濟濟,主攻女雙的潘攀依然留在二隊。盡管兩人都是羽毛球天才,因愛情牽絆,徐晨與潘攀沒有進入隊裏的主力陣容。2004年9月,徐晨與潘攀隨隊友赴廣州參加全國羽毛球錦標賽,雙雙闖入八強。潘家父母瞞著女兒,親臨賽場為女兒加油助威。比賽結束,徐晨和潘攀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外麵手挽手啃一根老玉米,意外與潘家父母來了個“遭遇戰”。潘母將女兒拉到一旁:“你不是說與他分手了嗎?為什麼騙我們?”潘攀一時語塞。

潘父與徐晨麵對麵坐在台階上,傷感地說:“潘攀6歲接受羽毛球專業訓練,耽誤了文化課,身上還落下多處老傷,要是不出成績,將來的出路在哪裏?”這番話引起徐晨共鳴:他也出生工薪家庭,父親徐奎和母親陳恒琴都是南京下關體育局的基層幹部,他們也為自己的未來操碎了心。

潘父讀懂了徐晨的心思,進一步攻心:“一個運動員的黃金年齡很短暫,要是錯過了,不僅誤了自己的前程,還會傷害許多關心你們的人。”

徐晨小聲問潘家父母:“叔叔阿姨,如果我與潘攀成為世界冠軍,你們還反對嗎?”

潘父當即表態:“我們盼望的不就是你們走上世界冠軍領獎台嗎?人不拚搏枉少年!”潘母告訴女兒:“你爸膝蓋裏的骨刺很嚴重,但他還是堅持來廣州看你比賽。”“爸媽,對不起,我讓你們失望了。”一語未了,潘攀哭了。

返回北京,潘攀向徐晨吐露糾結:“我不忍再讓父母難過,我該怎麼辦?”徐晨比潘攀大兩歲,看問題更理性:“我也有過同樣困惑,但現在我想明白了,任何愛情都要有所附麗,否則會凋謝坍塌。當下咱們愛情最缺乏的,就是生長土壤。隻有拚出成績,愛情才有尊嚴,才有生長沃土。”潘攀笑中帶淚:“我懂了,願與你為愛拚搏每一天。”四隻手疊在一起,兩人大聲喊出:“加油!為我們的愛加油!”

第二天,潘攀將一頭烏黑長發剪成幹淨利落的“蘑菇頭”,她每天給自己確立目標,完不成任務自覺與搭檔加練。這時徐晨被安排與著名運動員郭振東配對男雙,成為重點打造對象。燈火通明的訓練館,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徐晨從後場高高躍起,揮拍奮力劈殺,他像一頭激情充沛的小獵豹,時而前衝,時而撲救,一連劈殺20多板。一牆之隔的潘攀也揮汗如雨,她搓球、放網、倒地魚躍,以超凡的毅力勇氣挑戰運動極限。晚上九點,兩人疲憊走出訓練館,星光下他們沒有語言交流,彼此報以會心一笑,所有的柔情、默契盡在淡淡微笑中。2006年,潘攀在隊裏大循環比賽中,兩次勇奪第一。這年6月,潘攀順利躋身國家一隊,與田卿配對女雙,進入主力陣容。

2008年5月,正處上升期的徐晨覺得,自己鐵定能代表中國隊出征湯姆斯杯,誰知他意外落選。徐晨想不開,衝動之下打算退役。潘攀知道男友是個徹頭徹尾的“順毛驢”,於是每天陪他聊網遊、流行音樂、韓劇,唯獨不提羽毛球。半個月過去了,徐晨心中鬱悶消散,冷靜下來思考,他發現自己身上的諸多不足。5月29日,徐晨拿起羽毛球拍走向訓練館,他告訴潘攀:“謝謝你陪我承受挫折。放心吧,我沒有忘記當初的愛情誓言。”潘攀巧笑嫣然:“以後不管遇到什麼,要記住我們是兩個人並肩承受。”

愛情的激勵,讓徐晨與潘攀化蛹為蝶。2010年,徐晨與隊友合作,勇奪廣州亞運會羽毛球男團冠軍、馬來西亞羽毛球超級賽冠軍。他還以主力隊員的身份,與隊友一起勇奪湯姆斯杯冠軍,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五位。潘攀也以主力隊員身份,幫助國家羽毛球女隊奪得尤伯杯冠軍、蘇迪曼杯冠軍,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七名。愛情沃土漸次在兩人腳下鋪展……

2011年,出於備戰倫敦奧運會的需要,徐晨由主攻男雙改為與馬晉搭檔,主攻混雙。徐晨後場劈殺力量大,被隊友們稱為“徐一板”。配對僅兩個月,徐晨/馬晉便一舉拿下全英公開賽冠軍。這年5月,徐晨與潘攀雙雙作為主力出征青島蘇迪曼杯。半決賽打響,前兩場中國隊與韓國隊戰成1:1。此時,徐晨與馬晉先失一局的不利情況下,神奇逆轉韓國勁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