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姑娘,今天是喝酒的日子,不喝顯得不夠意思,把車鑰匙給你,到時侯負責把我們送回去。”劉鴻誌說著拿出了鑰匙。
“沒有問題,你們放開喝,保證安全地把諸位送到家。”於錦榮說著接過了鑰匙。
“連個司機都不帶,大老板當著,手裏有著花不完的錢,至於這樣嗎。”魏大海說。
“你給開工資,我們掙點錢容易嗎,可以說每一分都是血汗錢,不算計著點還成。”劉鴻誌笑著說。
“要不說越有錢越摳門,這話一點都不假,連享受都不會,掙那麼多錢有什麼用。”魏大海說。
“我不是一夜暴富者,而是靠自己努力拚搏賺來的,深知創業的艱辛與不易,
一切務實、不講排場、不圖虛名。”劉鴻誌說。
“每節約一分錢,就會使利潤增加一分,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許多商人們也正是守住了這一優良品格,才使得他們不斷地走向成功。”肖俊歧說。
“那也不至於這樣,出門辦事多不方便。”魏大海說。
“這有什麼不方便的,跑累了就歇著,一個人還省心,要是遇到一個你這樣的把式,還不夠和他廢話的。”劉鴻誌笑著說。
“借口,說白了就是怕花錢。”魏大海說。
“有一個人去請教某富翁如何致富,富翁說,請您等一下,故事很長,我把電燈關了再說,若要致富就必須從每一個細小的地方節省資源,不浪費就是致富的基礎。”劉鴻誌說。
“這也太邪乎了吧,可以說不是一般的摳門,真是摳門到家了。”魏大海說。
“摳門就是一種理財哲學,在你吃喝拉撒的每一天,在你的衣櫥中,在你的車裏、房裏、書裏、手機裏、電話裏、電腦裏,在你的每一次逛街購物中,在你的每一次外出旅行中,善待你的每一分錢,摳出你的每一分精彩。”劉鴻誌說。
“俗話說得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隨意浪費就是不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這不僅不是大方,而且是犯罪,是非常可恥的,所以,無論在生活困難時期,還是在經濟富裕的今天,我們都要養成節儉的習慣。”肖俊歧說。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隻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隻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陳子豪說。
“原來四菜一湯就是這麼來的。”魏大海笑著說。
“皇帝都如此,更何況咱們老百姓了。”徐峰說。
“有這麼一個民間故事,從前有一個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肖俊歧說。
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饑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字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裏就沒有一點餘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麵寫道:隻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隻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徐峰說。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誰不知道節約,錢多並不是不用節約,隻有節約才能處於不敗的地位。”劉鴻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