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國三本院校高等教育最根本性的變化就是已逐漸從精英階段轉變到大眾化階段中去了。上世紀40年代初期,有文獻報道,美國人馬丁·特羅把三本院校高等教育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毛入學率大於等於55%認定為為普及教育階段。毛入學率於20%—55%認定為大眾化教育階段。毛入學率小於等於20%認定為精英教育階段。自1998年,我國三本院校高等教育招生規模極度增加以來,毛入學率已進入20%—55%的區間。若單純以毛入學率為三本院校教育階段的認定標準。我國三本院校高等教育已經悄然進入了大眾化階段。根據這一偉大的變革,三本院校高等教育的素質發展與之相匹配是必然的訴求。要求我們當前教改工作者在教學理念、質量標準、專業設置、教學管理體製、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麵進行全麵的改變和革新。
最後,社會就業方式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驅使我國三本院校作為單純的人才生產者的狀態亟需變革。在定位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同時,三本院校還承載著畢業生,畢業就是事業的重大壓力。此時教育教管工作者不僅要教書更重要是育人。與此同時,隨經濟、社會的穩步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訴求也處在動態變化過程之中。畢業生的職業生涯已經開始規劃起來,不是一輩子一個職業選擇。當代大學生畢業後麵臨著更多的生存生活、自我發展等各方麵的壓力。所以,學生的思想也多元化發展,就業趨勢也呈現多元化。那麼我們教育教管工作者就要捫心自問,教育最終目的是什麼?根據《教育論》中斯賓塞提出的觀點理念,“為完滿生活做準備”使我們為之奮鬥一生的教育最終目的。人類的“完滿生活”更重要的事要求我們全人類要具備健全的人格及通達變通的能力,而早就不是局限於要求我們掌握某種生存依賴技能。因此,三本院校在培養社會需求型人才和大力促進社會進步方麵理應擔當更多的曆史使命。我國三本院校不能隻是智育發展、技能訓練的育兒所,應為在校生自我人格塑造和發展和才智提供一個良好的應用平台,要把在校生“完滿生活作準備”的重任勇於承擔起來,提高在校生以後紛繁複雜社會中紛繁複雜的挑戰和困難的應變能力。綜上所述,處於新形勢下,三本院校教育教管工作者應著重在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等方麵確立嶄新定位。
三、總結:在當今社會新體製下,三本院校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要緊密圍繞教學改革這個核心。把教學工作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高度重視起來,加強培養在校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重視在校生人格個性的發展,實行因材施教。(作者單位:1.河北聯合大學冀唐學院;2.河北聯合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本文為河北聯合大學2012年度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名稱:“河北聯合大學教學係統管理信息化的完善與實踐”,項目編號:Y1276-54
參考文獻:
[1]程華東,李忠雲.高等農業院校本科教學管理體製與運行機製的構建與創新[J].高等農業教育,2005,12(1):15-19.
[2]王端慶,於永華,毛國紅,李家新,曹大文;國內外加強高校教學管理理論與實踐研究新進展[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2(3):9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