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保稅區的國內文獻綜述(2 / 2)

張小濟(2004)通過分析指出我國保稅區發展麵臨立法滯後、保稅區發展缺乏法律保障、多頭管理、部門政策協調不一、定位模糊、功能缺乏獨特性、變動頻繁、保稅區政策不夠穩定、手續繁瑣、監管體製急需調整、區港分離、設施落後、政策優勢弱化等八大主要問題,並對上述問題的成因進行了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製定統一的自由貿易區法律、政策調整落實到位、實現區港一體化等六大措施解決現存的問題。劉興開(2012)通過將我國保稅區與韓日保稅區發展的對比分析認為,我國保稅區發展存在立法滯後、申請設立程序複雜、數量少等問題,並對我國保稅區發展提出了加快立法、完善保稅區監管、完善保稅區戰略布局、不斷推進保稅區功能轉型等對策,值得一提的是劉興開認為我國應建立多層次的保稅區發展體係,在我國的西北、西南建設綜合保稅區。

劉劍文(2004)則以法律的視角審視了我國保稅區以及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劉劍文認為:盡管我國保稅區建設在管理體製、優惠政策、監管製度等方麵存在諸多問題,但是最突出的問題是對於保稅區的定位與定性問題,在我國保稅區建設發展成熟後,要將保稅區改造成自由貿易區,而自由貿易區的健康發展,健全的法律保障是關鍵。因此劉劍文以法治的視角,重點研究了我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法律保障問題,對自由貿易區的立法模式、立法原則、立法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

在實證分析方麵:

在在實證分析方麵,國內關於保稅區的實證分析模型以華中理工大學鄧聚龍教授的灰色關聯分析最為權威,灰色關聯分析是華中理工大學鄧聚龍教授灰色係統理論的核心內容,該分析方法依據各分析因素之間發展態勢的相同以及相異程度,來衡量各因素之間關聯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該方法的優點是對樣本以及數據分布沒有特殊要求。武漢理工大學胡華強將灰色關聯分析應用與保稅區建設研究之中,對綜合保稅區與經濟發展的關聯程度進行了實證分析。田雅娟、甄力將其運用於保稅區對腹地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的實證分析之中,通過Eviews軟件,運用混合麵板模型實證分析了保稅區對腹地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作者單位:雲南財經大學財政與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成思危:從保稅區到自由貿易區[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2]楊建文,陸軍榮:中國保稅港區:創新與發展[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3]劉偉,朱文豹,譚京華:中國臨港保稅區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4]楊新華:區域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保稅區[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5]高海鄉:中國保稅區轉型的模式[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6]田雅娟,甄力:物流視角下保稅區拉動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管理,2013(02):29—30。

[7]謝秀娟:青島保稅區國際物流對青島市的經濟效應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2(09):

[8]顧六寶,姚偉:交易效率:中國保稅區發展評價的新視角[J].河北大學學報,2011(11):56—59。

[9]劉興開:我國保稅(港)區域日韓保稅區發展的比較分析[J].特區經濟,2012(02):100—102。

[10]胡華強:武漢綜合保稅區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