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老牌談話類節目的停播危機(2 / 2)

同一時間段內熱門話題和焦點人物是有限,各節目為了爭取受眾都會一擁而上以熱點作為節目選題。緊扣熱點能夠引起關注,但伴隨而來的是與其他同類型節目內容的高度重合,節目缺乏差異性,受眾可選擇的空間就增大了,對節目忠實度就降低了。

此外,節目注重主持人和嘉賓的互動,普遍缺少了與觀眾的互動,觀眾參與感不強,節目效果也就歸於平淡。這也使得節目的收視率受嚴重受到嘉賓的知名度、曝光率等影響。

(二)節目內容煽情,易給受眾造成審美疲勞

節目在編排中,注重主持人與嘉賓的深度交流,挖掘人物背後或有趣或悲情的故事。這些故事遵循著勵誌故事的一般規律,以期傳遞正能量。很早就有人批評《魯豫有約》過度煽情,帶有催淚效果的故事讓觀眾聽一兩遍還能夠感同身受,但當這些故事以同樣的套路一講就是幾十年,就會造成嚴重的審美疲勞。並且,受眾對節目內容並未實現節目策劃者所期望的認同式解碼,廉價的同情往往會隨著節目的結束而結束。

(三)主持人知識儲備不足

《奧普拉·溫弗瑞秀》和《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都以主持人的名字來命名,體現品牌意識的同時,對主持人的個人魅力要求非常高。眼球經濟時代,製片人或節目組在啟用主持人的時候,大多願意選擇年輕靚麗的人,而忽略主持人知識的儲備。談話類節目形式本就不多,主持人的臨場發揮、語言技巧和經驗閱曆直接影響著節目質量。對於像奧普拉、魯豫這樣人生閱曆豐富的主持人,也不應該以吃老本的態度止步不前。

三、老牌談話節目停播危機的對策思考

(一)節目策劃人

電視節目策劃人是節目編排與製作的核心,談話類節目選材雷同廣受詬病,這要求策劃者在創作階段充分了解受眾心理,深入挖掘現實生活中的題材而不是僅僅局限於當下熱點。節目應該成為炮製“話題”的平台。而不隻是“熱點”的追隨者。

(二)節目製作

談話類節目的演播室布景多是“會客廳”的樣式。1-2張大沙發,作為訪談區;LED背景屏,用來播放事先拍攝、剪輯好的視頻。其實,完全可以不拘泥這樣的場景,而是隨著嘉賓的不同而變換錄製地點。例如,奧普拉在采訪《老友記》的主演時,就把錄製地點放在了《老友記》的拍攝現場。

節目故事敘述方式可以靈活多變,老派煽情路線顯然已不對觀眾胃口了。對故事的講述可以通過他人(非嘉賓)來講述,這樣顯得更加客觀真實。訪談中,對嘉賓不應隻是一味的吹捧,適時可以提一些比較尖銳、受眾感興趣的問題。太過圓滑,總是圍繞某一點打轉,是在挑戰觀眾的耐心,也是對頻道資源的浪費。

(三)主持人

奧普拉是一位善於傾聽和安慰人的鄰家大嬸,魯豫是一位充滿善意的知心姐姐,主持人個人的風格凝聚成一檔節目的品格。無論是奧普拉還是魯豫,都是電視節目發展過程中的標杆人物。可就算這麼優秀的主持人,依然阻止不了自己的節目走向衰敗。因此,主持人必須有前瞻性的目光,及時了解受眾對於節目的反饋,做出符合時宜的調整。

在這個競爭激烈、分秒變化的電視行業裏,也許不存在長生不老的電視節目,《奧普拉·溫弗瑞秀》在稱霸美國黃金時段30年後退出熒屏。我國第一檔談話節目《實話實說》也在2009年遭遇停播。談話節欄目同質化現象明顯,品牌定位不清,受眾不明,更有談話欄目出現泛娛樂化、甚至媚俗等趨勢。近年,隨著《壹周立波秀》、《今晚80後脫口秀》等節目的興起,可以看出談話脫口秀節目,話題應該更加貼合大眾,更加具有時新性。老牌談話節目必須重新進行自我定位與調整,否則難以逃離停播的厄運。(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魏南江,《優秀電視節目解析》,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2]譚天,《電視節目策劃與務實》,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