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宏觀經濟看大同農業發展(2 / 3)

在進行農業產業化的前提是利用農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規模化。由於之前土地承包給農民,分散到各家各戶,所以一旦集中起來就會產生新的組織形式:由農民自發集體參與進來的具有規模化的農場和由借助資本優勢租用農民手裏的土地建立規模化農場。可以發現第一類組織形式比較粗獷,而且在過程中需要不斷集中大家的意見和想法,一旦中間環節出現問題就會爭執不下,推廣難度係數比較大;第二種形式就側重點不同了,既然是租用後自己使用,所以租金就成兩大利益主體的考慮重點,一旦租金問題得到解決,那麼建立的過程就簡便很多。

②與農業密切相關的企業將會被納入農業產業化體係當中

在農村土地進行農業產業化過程中需要發展的路還比較遠,一種合適的模式是在選擇和對比中產生的,隻有這樣根據實際情況,一套完善的農業市場體係才更會發揮最大效果。其中大家能夠容易想到的就是跟農業相關的企業,如肥料加工企業、農藥生產-銷售企業、農業機械生產-銷售企業等等,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他們對其推動作用也非常重要。在農村土地進行規模經營化的市場需求下,這些企業的銷售市場和生產方式也會隨著這種改變而改變,重要的一點就是客戶對象發生了很大變化,規模化的形式對需求有很大的針對性,之前是對農民進行設計-生產-銷售,現在需要轉變為對具有一定規模的單位進行設計-生產-銷售,如果出現失誤,那麼遭受損失的會是企業本身。

③其他各類農業生產者也將在農村開拓自己的市場

在建立農業產業化過程當中,農村市場被一步步放大,細分市場也會在過程中顯現,從規劃化定製和生產到差異化生產,農村市場在對消費品和文化產品這塊會不斷爆發出購買需求,以前隻有服務於城市的企業開始向農村地區傾斜,這塊市場的消費潛力正在被大家所認識、開發出來,空間很大。

3.農業應構建成技術密集型的生產體係

當然,我國的農業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主要依靠傳統方式,由於農民是單個個體,在對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學習及利用還不成熟,重點就是農業生產技術過時。在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大家對農業的改變進度很慢,導致農業經濟跟時代脫節,使得傳統方式進行生產的農產品開始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很多產品都被淘汰,同時對高質量食品需求使得我國對國外的食品進口量連續逐年增大。

相對於傳統的農業發展軌跡,大同市在利用高科技技術方麵領先於其他地區,所以發展起來速度比較快。究其原因,新產生的科技對農業的發展具體很強的針對性,科學技術更新速度比較快,所以現在很實用的產品技術在迅速發展過程中會被新的技術所替代,更新換代頻繁;風險因素,在利用新技術的同時考慮到風險投資體係,一旦利用失效,那麼帶來的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

二、對外經濟環境變化對我市農業發展的影響

1.世貿對我市經濟環境的表現

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加速,新的衝擊將會對農業經濟的帶來比較大的改變。

一方麵是外國資本的湧入,對農業產業的影響不可忽視,在商品和金融市場,金融的力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的力量是巨大的,對落後產業的衝擊以及淘汰都在所難免,順應時代而發生的努力生長起來的企業也開始適應這個市場,在日新月異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另一方麵就是經濟體製的改革,這是隨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並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市場經濟的逐漸開放,將會創造一個寬鬆透明的市場環境,為新的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在內外力量的不斷融合並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