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導致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不振,毫無節製的信貸、貨幣濫發、超前消費導致了各國債務雪球越滾越大,而清算日終將降臨。以信貸催生的國際貿易真的能欣欣向榮嗎?以明日之收入滿足今日之享受真的是可持續的生存之道嗎?股票投機、黃金投機、石油“升升不息”、大宗商品遭爆炒,這些金融領域內的廝殺才讓你大開眼界嗎?正所謂陽光之下無新事,翻開厚厚的金融史,你就會發現,自有金融以來,這些戲碼就在周而複始地輪番上演。
本書揭示了20世紀初期那一段美國金融泡沫史。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們才發現全球正陷入衰退的泥沼中,各國政府為了恢複生產,不僅貿易保護主義泛濫,彼此之間大舉借債更是頻繁發生。美國向歐洲提供的債券遠遠高過他們本土銀行家的想象。大量的貨幣被注入全球的貿易體係,泛濫的貨幣和由此造成的過剩產品再次擊垮了全球貿易。這是80多年前的曆史,但今天我們讀來仍然有如感同身受般的警示意味,如同照鏡子一般清晰,雖然時光變幻,但鏡中映射出的事物卻如此真實。
本書寫於1931年,那時美國剛發生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股市崩盤,並由此引發了大蕭條。作者加雷?加勒特先生將那次泡沫的破滅歸於債務之山的倒塌。他敏銳地指出在“一戰”之後,美聯儲全力開動印鈔機的情況下,美國向他的歐洲盟國甚至敵對國提供了天量的借款,使後者迅速恢複生產。全球貿易建立在信貸不斷壯大的虛假繁榮之上,這幾乎扭曲了社會生產結構。在這種變質的情況下,快速發展的全球貿易已經注定了危機遲早都將爆發,因為危機隻是為了糾正人們之前那些異想天開的錯覺。
1929年的大崩盤讓美國及全世界陷入驚恐之中,人們都在討論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有史以來波及麵最廣的一次金融災難?是因為人們的貪婪和恐懼?是無法遏製的投機風潮?加雷?加勒特先生在書中坦誠地向全世界讀者揭開了大崩潰的秘密。在本書出版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32年,它受到了人們的追捧,本書多次再版也證明了書中所揭示的觀點受眾之廣泛,盡管時光飛逝,但仍然曆久彌新。
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技術中有一條鐵的定律——曆史會重複。現在我們都說曆史會重複,但不會隻是簡單地重複。數百年來,人們挖空心思夢想從那些價格走過的軌跡中探尋出某些昭示真理的蛛絲馬跡,這種新瓶裝老酒的陳舊把戲一次次地戲弄著所有人。我們都知道曆史會重演,但沒有人能看出它將會以怎樣的方式重臨人間,人們在此期間扮演的更多是“事後諸葛亮”的角色。在讀者閱讀本書時,回想一下還在記憶中沒有遺忘的2007年以來的次貸危機,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作者早在80年前就告訴了世人,借錢發展生產力終究是鏡花水月。
本書共分8個章節,分析了上世紀20年代美國的金融狀況,以及歐洲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後向美國政府及私人大舉借債,在最終超越了其還債能力之後導致的金融大崩盤。這其中還涉及歐洲與美國之間關於如何解決戰爭債務的錯綜複雜的曆史、政治、文化等方麵的糾葛。出版之後第二年,即受到了經濟學界的重視和讀者的追捧,在美國一版再版仍銷量驚人。而今天閱讀本書,我們無論在道義上、情感上還是法律上都會對那段曆史產生似曾相識之感——100年前“突然崛起的美國”借著債務陷入了舊世界、老牌帝國的包圍之中,讀過之後也會讓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感謝加勒特先生為我們獻上了這一精彩的著作,他告訴了我們曾經、現在、未來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