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多媒體在幼兒園教學中發揮其獨特的輔助作用(1 / 2)

讓多媒體在幼兒園教學中發揮其獨特的輔助作用

幼教天地

作者:陳荷英

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網絡環境能夠充分激發幼兒自主學習、主動嚐試、主動探索、主動體驗的興趣,使幼兒的聰明才智和各種潛能得到開發,創造精神得到培養,實踐能力得到訓練。

1.利用多媒體,增強幼兒教學效果

語言中的一些詩歌與散文的意境非常優美,但如果僅僅靠教師的一張嘴或一幅圖片,就顯得比較枯燥,幼兒在欣賞時不能較好地集中注意力,這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就不同,利用其聲像結合的整體性特點,教師可在課堂上再現詩歌或散文中的動感畫麵。使幼兒不自覺地進入情景,從而增強詩歌與散文的教學效果。

《搖籃》是一篇優美的詩歌。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可取得良好效果,伴隨深情的朗誦與動人的音樂,一幅幅優美的圖畫出現在顯示屏上。美麗的花兒,閃閃發光的星星,一望無際的天空,白雲在輕輕地飄,風兒在輕輕地吹,媽媽在搖著小寶寶。使幼兒完全融入詩歌的意境中。利用多媒體手段營造的氛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思維活動和情感體驗,引發了幼兒的共鳴,從而極大地強化了教學效果。

2.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滿足幼兒的認知特點

在幼兒時期,幼兒的無意注意和無意識記都占優勢。在幼兒園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活動中,老師隻要說一聲:“下麵要請小朋友看電視了!”活動室裏就會很快安靜下來,小朋友就會很自然地瞪大眼睛,挺直身體坐好,等待老師把電視打開。電視畫麵鮮明生動、活動多變、刺激強烈,很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和被識記。多媒體教學就相當於播放電視片。心理研究表明:如果能將識記任務和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聯係在一起,那麼識記的積極性和有意性會明顯提高,識記效果也更好。多媒體教學能將較為抽象的道理或要求借助畫麵表達出來,非常具體,使幼兒更好地認知與感知。

3.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教育的對象是學齡前兒童,對比較抽象的事物還很難大量接受,促進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才是真正早期開發幼兒學習潛力的途徑。相對於傳統教學手段來說,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多樣、形象直觀的表現形式,遊戲互動、師生參與的教學形式,更能夠滿足幼兒在這方麵的要求,激發幼兒興趣,陶冶幼兒情操,增強幼兒的認知和求識欲望,推動他們自覺、主動地學習。

4.運用多媒體為教學活動服務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孩子主動、積極的認知過程,是學習者與外部環境的交互活動。因此,將計算機作為教學過程中幫助孩子積極學習、主動建構知識體係的認知工具是正確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電教”方式,它姓“教”不姓“電”。基於此,課件設計者不應將主要精力放在生動活潑的動畫設計、製作上,而應著眼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突破知識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5.運用多媒體要讓幼兒參與,突破操作定勢

由教師操作完成和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完成的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授人以魚,以教師的認知結果代替幼兒的認知過程,幼兒隻得到教師給予的結論。後者授人以漁,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操作實踐獲得結論,其得益不僅是結論的獲得,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方法,激發了其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