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年高考曆史命題趨勢及考前複習建議(1 / 2)

近年高考曆史命題趨勢及考前複習建議

考試研究

作者:蘇正華

近年來,高考曆史不管是全國卷還是各省自主命題的試題,都有所側重,考查知識點不是在教材中均勻分布,而是有的集中,有的多年涉及。教師在高考前一個月必須幫助學生梳理總結,特別是對課本知識熟練掌握、查漏補缺,讓學生高考有充分的準備。

一、近年高考曆史命題趨勢

(一)試題緊扣教材,回歸教材。

近幾年高考曆史試題基本上是以新材料、新情景、新問題作為命題切入點,命題結果讓考生感覺曆史高考脫離課本,遠離課堂;2013年高考曆史試題發生明顯的轉折性的變化,初步的感覺是,由“脫離課本”走向“回歸課本”,基礎知識仍然是高考曆史命題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的歸宿。

(二)考查社會熱點,關注民生與社會和諧。

2013年高考一改往年周年紀念等顯性熱點,而更多關注社會發展的長效熱點。如全國Ⅰ卷第40題,基於中國南海問題和釣魚島問題所產生的糾紛,中國強化海洋權益,而選出的中國古代曆史關於海洋利用及近代中國海洋利用的試題。以往的備考經驗是過熱的特別是涉及國際爭端的問題不考的可能性更大,避免備考押題,但是2013年第40題表現出關注時政熱點,而且考查的結果顯示備考中可以做到押到主題及相關知識點,增強備考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全國Ⅱ卷41題建築與政治的關係,連接房產熱;選修45題改革考查賦稅改革的相對公平。

(三)注重史觀的考查。

如全國Ⅰ卷29題:考查中國近代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在中國現代化中的典型作用。第25題考查古代儒學發展的各階段特征。如選修題第45題: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是在近代化向西方學習的進程中對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的認識。所以,選修題目的答題必須是在總體通史和文明史觀的掌握基礎上才能給出滿意的答案,要求在曆史發展脈絡中理解曆史的變化,強調對曆史階段特征的掌握。

全國Ⅱ卷29、33、34考查近代化史觀,35、40、41涉及全球化史觀,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考查和培養的同時注意學生思想教育的滲透和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培養。

(四)加強對曆史識圖能力的考查。

如2013年全國Ⅰ卷34題歐洲局部圖和41題漢唐行政區劃圖,需要對曆史地圖進行觀察、比較、分析、說明;2013年全國Ⅱ卷41題,中英政治製度的比較。可見出現了文字及圖片或者曆史地圖強化考查知識點的趨勢,要求學生對曆史知識點的掌握更熟練和具體。

(五)新題型的出現。

2013年的曆史高考試題出現一種新題型,第41題是2013年曆史考題的又一新變化(2013年全國Ⅰ卷漢、唐行政區劃的演變示意圖,2013年全國Ⅱ卷太和殿和白金漢宮及唐寧街10號的比較圖,改變往年給出材料概括觀點進行評述或評析的題型,而是以圖片材料對比的形式出現,要求考生概括信息,用史實加以說明,屬於首次出現的新題型。這種題目對考生的識圖能力及曆史知識的儲備有很高的要求。從解答方式上要求學生史論結合,典型特點是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信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發表個人見解,提倡自主思考,很好地體現考生的曆史綜合素養。宏觀看近三年的考題,41題的變化性最大,考查方式變得多種多樣,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查比較明顯。

二、考前複習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