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仁到長沙後,通過共產黨地下組織的工作,程潛、陳明仁很快在不滿內戰、愛鄉恤民方麵達成共識。至於起義,陳明仁原本顧慮重重(四平街血戰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但很快,善於洞察人心的毛澤東就托人把話傳了過去:“……當日,陳明仁是坐在他們的船上,各劃各的船,都想劃贏,各為其主嘛!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會諒解,隻要他站過來就行了,我們還要重用他。”陳明仁疑慮消除,決心與程潛一起共舉義旗。
就在白崇禧自以為得計,嘔心瀝血地調整兵力,修築工事,企圖仰仗陳明仁巧設疑陣,以攻為守,實現保存實力、候援待變戰略目標的時候,程潛、陳明仁起義的計劃,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此期間,程潛的爭持、忍讓,實為韜光養晦之計,陳明仁一切積極的整軍布防,則是真戲假做……
7月中旬,蕭勁光率領的第十二兵團等四野部隊,先後解放了宜昌、沙市、常德及湘贛邊廣大地區,兵臨長沙城下。大軍壓境,形勢緊張,白崇禧急忙退駐衡陽,並把其主力部隊撤到攸縣、茶陵地區。他還在幻想著最可靠的陳明仁兵團死守長沙,構成據點,吸引解放軍,而後以自己的主力部隊相機向長(沙)株(洲)地區夾擊。殊不知,是時蕭勁光已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做好兩種準備:一是繼續做好統戰工作,爭取和平解放長沙;二是萬一情況有變,則立即發起攻擊,實施軍事進攻。程潛在與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多次書信往來之後,已經派出代表唐星、熊新民與由金明、唐天際、解沛然等人組成的四野和談代表團,在新被我軍攻克的平江縣城舉行了正式會談。
對曆史名城長沙,1949年8月3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下午,陳明仁按照約定完成起義軍事部署後,派參謀處主任鄭克林、參謀處處長羅文浪將長沙駐軍地圖獻給了解放軍先遣兵團參謀長解沛然,並就接管長沙問題最後達成了具體協議:長沙市一切軍事要點均由解放軍接管,市區治安由解放軍維持,解放軍負責保護程潛、陳明仁將軍的安全,任何人、任何部隊不得破壞治安,在未成立聯合機構前,程潛、陳明仁所屬警、憲部隊統歸新成立的警備司令部指揮等,共八條。與此同時,程潛在長沙綏署辦公樓舉行了招待會,宣讀了8月1日他向毛澤東、朱德以及李宗仁、閻錫山、白祟禧等呼籲和平的通電。
8月4日,由程潛、陳明仁領銜,三十七名將領、政要簽名的起義通電公開發表。通電鄭重宣布:率領全湘軍民,根據中共提示之八條二十四款,為取得和平之基礎,貫徹和平主張,正式脫離廣州政府。今後當依人民立場,加入中共領導之人民民主政權,與人民軍隊為伍,俾能以新生之精神,徹底實行革命之三民主義,打倒封建獨裁、官僚資本與美帝國主義,共同為建立新民主主義之中國而奮鬥。
同時發表的還有《告湖南民眾書》、《告湖南全省官長書》等文告,號召各級官員各安崗位,勿自驚擾;全省軍民一致反蔣驅桂,把湖南的和平運動引向西南、西北,以便縮短戰程,迅速實現全國解放。
凝聚在長沙上空的戰雲頓時消散,長沙解放了!陳明仁所部依約撤出城外接受改編,解放軍第十二兵團機關及第一三八師軍容嚴整地開進了長沙市區。從戰爭的驚悸中解脫出來的各界民眾,一片歡欣鼓舞,奔走相告。蕭勁光在闊別長沙近三十年後,回到了故鄉。
站在長沙街頭,望著喜形於色的人流,聽著濃濃的鄉音,蕭勁光感慨萬分。1920年,他第一次離開家鄉,還是一個不滿二十歲的青年學生,而今已是統兵十幾萬的兵團司令員,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湖南軍區司令員、長沙市軍事管製委員會主任。
晚年,在談起這段曆史時,蕭勁光說:“湖南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當年參加革命,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太多了。上至毛主席、劉少奇、任弼時同誌,賀老總、彭老總,下至各級將領、黨政領導,成百上千。但隻有我自始至終參加了解放湖南的戰鬥,還有幸成了家鄉新中國首任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