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國上將楊得誌當紅軍 治服敵旅長“野騾子”(1 / 3)

開國上將楊得誌當紅軍 治服敵旅長“野騾子”

曆史人物鉤沉

作者:彭立昭

開國上將楊得誌投身軍旅半個多世紀,從一個農家子弟成長為我軍一代名將,他的傳奇經曆可以說正是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這裏,選取的是他紅軍時期的3則故事。

“你這年輕人好野愣。你不曉得班長先前當過舊軍吧”

1928年1月,楊得誌和哥哥楊海棠等25--個築路工人,從湖南衡陽板子樓工地跑到韓家村,投奔了紅軍第七師。紅七師是朱德、陳毅領導湘南起義時成立的,大部分成員是宜章、郴縣、永興等地的暴動農民。除了少數幹部(當時叫長官)參加過南昌起義或在舊軍隊裏當過兵之外,大多數人沒有打過仗。雖然號稱一個師,實際上隻有幾百人,而且武器極少。

楊得誌開始當師部通信員,很快便調到師屬特務連三排七班當戰士。聽到這個消息,他高興得又蹦又跳:當了戰士自己就可以領到一支槍啊!誰料想,他到了七班,七班長問過姓名後,便從稻草鋪底下摸出一個梭鏢頭:“去找根木棍砍砍,把它裝好!”

楊得誌一看,那梭鏢頭生滿鐵鏽,比他在師部用過的那支還差,頓時氣環了:“怎麼不給我一支槍!”他脖子一擰,轉身就走。“楊得誌!”七班長截住他,也火了:“我再說一遍:去找根木棍砍砍,把它裝好!”楊得誌滿腹委屈,仍然沒有接那支梭鏢。這時,七班長大聲喊道:“全班持槍集合!”

一班人橫排站定,楊得誌一看,呆了,原來,包括班長在內,所有戰士手中的武器全是梭鏢和大刀!好幾個人的梭鏢頭下麵,甚至還沒有綁上紅纓呢!七班長走後,有位老兵悄悄告訴楊得誌:“你這年輕人好野愣,你不曉得班長先前當過舊軍吧?今天他沒抽你皮帶,算你運氣!”幾天後,哥哥來找他,楊得誌本想訴訴自己的委屈,誰知哥哥一見麵就板著臉說:“那梭鏢頭是農友們打土豪得來送給紅軍的,不容易哩,你怎麼可以不要?”老兵和哥哥的話,深深觸動了楊得誌,他開始留意起七班長來。原來,七班長也是窮苦人出身。老家在雲南,在滇軍打黔軍時被強抓去當兵。因為在舊軍中幹過幾年,參加紅軍後仍然有些軍閥習氣。發槍一事後,連長對七班長好一頓批評……

幾天後,七班長來找楊得誌談心,他們來到一棵大樹旁坐下。七班長不善言詞,搓揉著大手,悶了好一陣,才說:“發槍那事都怪我,莫往心裏去就是了。我那軍閥習氣今後一定改!”楊得誌深受感動,他握住班長的手,誠懇地說:“班長,我年輕,性子急,今後我有什麼不對,你就盡管批評開導吧!”“好!好!”班長咧開大嘴笑了,突然話鋒一轉:“打仗怕不怕死?”“不怕!”“好!”班長更高興了,“明天我帶你和農友們,一起去打土豪去!”

轟轟烈烈的湘南暴動,讓農友們一個個揚眉吐氣,卻震動了湘粵兩省國民黨軍。反動軍隊沿著粵漢路向革命隊伍撲來。

一天中午,紅軍離開駐地的時候,班長問:“楊得誌同誌,今天要是碰上敵人你怎麼辦?”楊得誌把磨得鋥亮的梭鏢一舉,響亮地說:“就靠它來繳兩支‘漢陽造’!”他特別強調了“兩支”兩個字,可班長並沒有怎麼注意,隻是滿意地上下打量了楊得誌一番。

黃昏的時候,敵我相持,師特務連伏在山梁上待機。天黑時,敵人向山頂撲來。等到敵人近在咫尺之時,連長才大吼一聲“上”。楊得誌剛跳出戰壕,班長在他背上猛拍一下:“快,去奪他們的‘漢陽造’!”可是,仗一打起來,楊得誌隻想著如何用梭鏢捅死敵人,一時忘記了奪取敵人的槍。最終,他狂追一個拖著步槍不肯放手的敵人,結果對方筋疲力盡,雙手舉槍跪到了楊得誌麵前。這時,楊得誌才想到要繳獲敵人的武器。可是仔細一看,他繳獲的這支槍是支雜牌槍,根本不是“漢陽造”。不過,它總算是楊得誌第一次在戰場上親手繳到的戰利品。楊得誌拿著繳獲的雜牌槍發愣:“說好要送給班長一支‘漢陽造’,怎麼辦?”這時,當初說他“好野愣”的老兵疾奔而來:“快去,班長不行了!”楊得誌如聞晴天霹靂,趕緊跑到仰臥在半山坡的班長身旁:他被敵人的子彈擊中了腹部。班長見到楊得誌,艱難地笑了笑,已經沒有力氣講話,隻是指著身旁的一支槍,眨了眨眼,意味深長。楊得誌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淚水模糊了雙眼:呀!一支真正的“漢陽造”!“班長……”楊得誌失聲痛哭!就在這一瞬間,班長睜著眼,停止了呼吸。幾天後,楊得誌背著班長用鮮血換來的“漢陽造”,踏上了去井岡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