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食糖消費實在太低
在當今世界,食糖的人均消費量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標準。根據國際糖業組織提供的數字,低收入國家的人均食糖消費量為10.2千克;中低收入國家的人均食糖消費量為27.3千克;中高收入國家的人均食糖消費量為41千克;最高收入國家的人均食糖消費量更高。
按照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食糖僅僅是調味品,很難達到西方國家食糖消費的水平。雖然我國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費國,但是人均年消費食糖量(包括各種加工食品用糖)約8.4千克,遠遠低於全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23.65千克的水平。而我國台灣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人均食糖消費量分別為23.9千克和30千克。
豐富的功能
食糖在烹調中運用十分廣泛,在調味中起著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食糖共有6大功能:1.賦予食物甜味,能消腥去膩除臭味,矯正口味,減少和抑製菜肴原料的鹹、苦、澀味,緩和辣味的刺激感;2.能豐富菜肴的口味,增加香氣和鮮美,菜肴顯得柔和醇厚,突出特殊風味;3.使菜肴的汁鹵稠濃,成菜油潤明亮,還可使菜肴色澤加深,起到著色、增色、美化菜肴的作用;4.可以調節原料質地,在醃漬肉類時,能促進膠原蛋白質膨潤,使肉組織柔軟多汁,可起到保持肌肉的嫩度;加糖燉肉,不僅肉質柔軟鮮嫩,肉皮光亮,還能夠提高肉品的營養價值;5.具有抑製和殺滅微生物的作用,故可用糖漬的方法保存食物;6.在麵團中加入適量的糖可以縮短發酵時間,使麵團外形挺拔,能改進麵點的色澤,使成品鬆發和有脆感。
食糖還具有豐富的營養功效,是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其供給人體的熱能約占人體所需總熱能的60%~70%。蔗糖是一種非常容易吸收的營養成分,它轉化極快,產生的能量也極快,是體力勞動者最便捷的能量補給源,是運動型的快速見效營養食品。同時,對人體而言,食糖經快速吸收、消化之後,最後幹淨地排出,沒有像攝入過多蛋白質、脂肪之後有殘留物,對肝髒造成負擔。蔗糖還是大腦的主要營養能源,蔗糖被人體吸收後分解成葡萄糖,是大腦的唯一能源。所以,對於廣大腦力勞動者而言,糖是大腦的伴侶,萬萬不容忽視。食糖作為一種簡單的能源型營養品,它對維護人體生長機能、減少疲勞、提高睡眠質量都很有幫助。食糖還是構成人體各種組織的重要成分,包括人體的軟骨組織、骨骼、眼球角膜、神經組織、結締組織、肝等。
奧地利醫生研究發現,因本身原因造成車禍的司機其血液中的糖分比標準量低得多。因此,在學生課間、運動員活動期間、駕駛員操作期間,吃些糖可以集中精力。尤其跑長途的司機應該多帶些甜食。近年來的研究還發現,胖人的食物中脂肪總是比碳水化合物多,可見,如果人們不濫食高脂肪食物,就可以安心地提高碳水化合物的用量,而不必擔心肥胖。
中國幾千年的中醫學和民間食療法、藥膳中多有記載,食糖在戰爭年代曾作為藥品替代品用於傷病員的消炎作用,糖對身體有益,對病後恢複身體健康有好處。孕婦、產婦吃紅糖無論是對胎兒、嬰兒,還是對自己,均有滋補健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