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定位就是“搶位置”(1)(1 / 3)

在顧客心裏“搶位置”

定位 戰略 蓋天力 白加黑 企業 品牌

自1969年傑克·特勞特提出“定位”以來,至今已經近40年了。然而,定位到底是什麼呢?很多人和企業對於定位論並不清楚,市場上有那麼多失敗的產品和平庸的企業,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其實,這就是你的機會。無論任何時候,誰能首先搞懂定位,誰就能在人生遊戲中領先一步。

“所謂定位,就是讓你的品牌在顧客大腦中占據一個有價值的位置。”下麵就讓我們看看其中的三個關鍵要點吧!

取個好名字比啥都管用

你的產品會給顧客多方麵的體驗,但顧客最終把它們濃縮到你的名字裏,然後存入自己的記憶裏。在商業社會中,一個好名字就是幫助你抗擊風浪的錨具。

1995年蓋天力製藥推出白加黑,上市僅180天銷售額就突破1.6億元,被業內稱為“白加黑震撼”。但從1997年開始,白加黑因價格、渠道混亂迅速滑坡,到2000年銷售額僅為2300萬元,蓋天力也被東盛公司收購。2000年11月,白加黑借助PPA事件重新崛起,2001年的銷售額高達2.67億元,進入感冒藥市場前三強之列。白加黑為什麼能夠起死回生?最重要的是它平中見奇的名字,既好記又形象地表達了品牌的定位與產品特性--“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讓人聽一遍就記得住。市場調研顯示,白加黑的品牌知曉率穩居同類產品榜首。

從顧客心智的角度來說,名字本身就是第二個定位方法。事實上,不管你花了多少錢,起作用的隻是名字而已。因此,定位論認為,營銷的核心就是打造品牌,而你最重要的營銷決策就是給產品取一個好名字。

讓產品住進老百姓的心房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競爭。然而,很多人還不知道競爭的決勝地點在哪兒!

2003年,科龍推出低端品牌康拜恩,借助強大的分銷渠道,康拜恩冰箱、空調短期內銷量迅速增長,雙雙躍居行業第五名,引起不少專家驚呼。然而,2006年海信並購科龍後,卻放棄了這一品牌。為什麼?很簡單,康拜恩擁有的隻是過去的銷量和一個低價格,並不具有多大的心智價值。現在,這個品牌被格林柯爾授權給佛山康拜恩和中山康拜恩兩家公司使用,不僅無複往日風光,今後也不會有任何成就。

那要怎樣做才能贏得顧客心智呢?首選方法是做第一個進入顧客大腦的品牌。但很多品牌往往是第一個進入市場,卻並沒有成為顧客心理上的第一,這就給了後進品牌捷足先登的機會。比如在白加黑麵世之前,中美上海施貴寶已於1994年推出了日夜百服嚀,可日夜百服嚀並沒有依靠其獨特的區隔進入消費者的認知,反而被白加黑搶占了這一定位,以致很多消費者誤以為日夜百服嚀是模仿白加黑。

從顧客心智的角度講,隻有一種定位,就是品牌定位。像房地產業講究位置、位置、位置一樣,品牌定位的關鍵也是位置、位置、位置,隻不過位置的地點是在顧客的大腦裏罷了。位置,這就是定位的第三個要點。

“常勝將軍”得之不易

品牌如果在顧客心智中沒有占據一個穩固的位置,名字這個錨就鉤不住東西,就會出現“走錨”現象。但是,與地理上的位置不同,人類大腦中的這個位置必須有一個名稱,不然就是不存在的。很顯然,你要提高你的品牌信息對顧客大腦的送達率,莫過於讓這個位置直接與你的品牌名字掛鉤。如格蘭仕代表“微波爐”,喜之郎代表“果凍”,高露潔代表“防蛀”,雲南白藥代表“止血”。

一個定位確立之後,隻要它所代表的屬性對顧客還有足夠的價值,就應該保持不變。定位本質上是累積性的概念。

萬事皆變。要是有一天那個位置在顧客心智中的價值大大縮水了怎麼辦?很明顯,解決這一矛盾的唯一辦法是啟用新品牌。問題是人們很難拋棄一個取得過輝煌成功的舊名字。

三株自常德事件後多次力圖複興卻都無疾而終,是名字在作祟。史玉柱雖然舍不得拋棄“巨人”,但他把這個名字隱藏起來,跑到上海重新注冊了健特(GIANT,英文巨人的音譯)公司,通過打造腦白金而重新成為“巨人”。2001年三株內部曾就是否繼續使用三株品牌發生過一番爭論,一些人主張像史玉柱那樣“曲線救國”,但吳炳新說:“其他可以商量,但三株這個牌子不能丟。”並強調:三株和史玉柱不同,實力還在,資金還很雄厚,三株的知名度沒有問題,關鍵是美譽度有問題。問題就在這裏,商戰的本質是認知之爭。你的成敗機會就在顧客的腦子裏,如果顧客把你放在一個不利的位置上,你幹嘛賴著不走呢?

對大多數企業來說,並不存在重新定位的問題。它們的品牌還根本談不上定位呢,雖然它們的營銷計劃裏也許塞滿了“定位”這個字眼。看來,對於戰略,我們也得來一番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