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與金融
作者:劉海
【摘要】 商業銀行是以貨幣為經營對象,以資金融通為基本業務範疇的經濟實體。與其他企業相比,商業銀行的會計處理方法和財務報表的編製、披露,都有其特殊的一麵。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在我國市場經濟建設進一步深入的進程中,商業銀行以上市作為其疏通資本補充渠道,完善經營管理機製,增強抗風險能力的基本手段,已經逐步得到各方的認可。因此,有必要對商業銀行會計選擇行為的特點做一個較為係統的分析,以滿足投資者、監管部門等各利益關係人的需要,並進而從整體上規範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行為。因此,本文的討論都是在合法、合規或者合理的前提下,對商業銀行會計選擇行為進行分析。
【關鍵詞】 商業銀行 會計選擇
一、商業銀行會計選擇行為的動機分析
會計學界對企業會計選擇行為的研究,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特別是實證會計的研究方法被引入以後,得到了很多富有啟發意義的結論。瓦茨和齊默爾曼通過總結實證會計研究成果,將影響企業會計選擇因素概括為三類,即獎酬計劃(Bonus plan)、債務契約(Debt Covenant)和政治成本(Political Cost)。他們認為,企業經理人員的個人收益一般是與企業的經營情況,特別是盈利等會計指標緊密聯係的,因而管理當局具有通過會計選擇來影響會計利潤的動機;負債經營被普遍地認為是企業理財的基本手段,甚至是管理當局開拓進取精神的體現,而債權人為維護自身的利益,往往會在債務契約中加上許多限製性條款,為此,企業管理當局具有通過會計選擇行為來美化財務狀況以滿足債務契約的動機。
我們同時要看到,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還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1)商業銀行以吸收的存款為其資金運用的主要來源,其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2)資金融通的信用基礎條件不平衡,導致商業銀行的大量貸款可能成為賬麵上的“死賬”,資產的質量狀況將直接影響銀行的未來盈利和發展;(3)金融業務創新層出不窮,商業銀行會計即要應付原本就不確定的經濟事項,又要麵對不斷創新的新業務,大大提高了商業銀行會計的不確定性,為會計選擇開辟了廣闊空間;(4)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的金融業,特別是商業銀行,防範風險和加強監控成為政府監管的重要內容,同時,商業銀行一旦上市,證監會也隨之成為商業銀行的監管部門,多頭共管成為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重要特征;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特點決定了其相應的會計選擇動機具有兩個鮮明特征:一是債務契約的約束力較小,二是應付各方監管的壓力很大。此時,為了謀求個人優化的經濟效用,下述動機便成為商業銀行管理當局會計選擇行為的根本出發點:
1、擴張資產規模。高負債意味著高風險,而規模大往往被認為抗風險能力強,因此,千方百計擴張資產規模成為商業銀行的強烈追求。同時,商業銀行經營的特點(如在信用基礎上的存貸款擴張效應),也給商業銀行擴張資產規模創造了條件;
2、迎合“達標”要求。央行、財政、稅務、證監會以及各級政府等機構的“齊抓共管”,給商業銀行(特別是上市銀行)的經營管理以很大的壓力,有關資本充足率、資產流動性、資產構成比例、貸款集中度以及資產收益率、收益費用率等等指標,都構成商業銀行實施一定選擇行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