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改善組織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減輕或消除工作條件惡劣給員工帶來的壓力。管理者力求創造高效率的工作環境並嚴格控製打擾。如關注噪聲、光線、舒適、整潔、裝飾等方麵,給員工提供一個爽心悅目的工作空間,有利於達到員工與工作環境相適應,提高員工的安全感和舒適感,減輕壓力。同時要確保員工擁有做好工作的良好的工具、設備,如及時更新陳舊的電腦、複印機、傳真機等。
其次要從企業文化氛圍上鼓勵並幫助員工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學會緩解壓力、自我放鬆。管理者應該向員工提供壓力管理的信息、知識。企業可為員工訂有關保持心理健康與衛生的期刊、雜誌,讓員工免費閱讀。當然還可開設宣傳專欄,普及員工的心理健康知識,有條件的企業還可開設有關壓力管理的課程或定期邀請專家作講座、報告。同時管理者可以向員工提供保健或健康項目,鼓勵員工養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些企業建立了專門的保健室,向員工提供各種鍛煉、放鬆設備,讓員工免費使用。
最後是從組織製度、程序上幫助減輕員工壓力,加強過程管理。這要求管理者注意識別人力資源的特點,選拔與工作要求相符合的員工,力求避免上崗後因無法勝任工作而產生巨大心理壓力現象。同時管理者還應該力求人與事的最佳配置,並清楚地定義在該崗位上員工的角色、職責、任務,這樣可減輕因角色模糊、角色衝突等引起的心理壓力。當然管理者也應該幫助員工改善思維,拋棄不切實際的、期望值太高的目標,而建立現實客觀的發展目標。
充分了解員工
管理者要想留住員工,激勵員工,必須充分了解員工。而管理者充分了解員工要從以下三個方麵努力:
首先要了解員工的需求。根據勞動雜誌的調查,決定員工去留的因素,有94%是因為工作責任的關係,89%因為薪水,85%因為公司文化和價值觀的因素。可見在留住人才方麵,無形關係的重要性,已逐漸超越高薪的吸引力。而眾多的管理者還是將高薪作為留住人才的基本手段,顯然是沒有真正了解員工的需求。
其次管理者要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與員工建立友善的關係,養成互相尊敬的工作氣氛,甚至在企業內形成社群,這些都可以增加員工的忠誠度。同時根據員工的不同特質,給他們不同的任務,往往能夠激勵員工更有效率地工作。
最後是要和員工多溝通。平時多了解員工的意見,拉近彼此的差距。寧可平日多和員工麵談,而不要等到員工想離職的時候,再花時間進行離職麵談。然而,光是傾聽員工的想法還不夠,管理者必須比員工更了解員工,了解員工深藏的興趣,才能贏得人才。其實許多重要的訊息,都隱藏在日常的管理中,需要管理者與員工溝通時能多加留意,例如詢問員工最喜歡做的工作是哪一部分,最近有什麼挑戰與困難,然後主動幫助員工,找出更適合員工的工作,幫助員工做好生涯規劃。
聆聽員工建議
作為管理者,應該常常和員工個別談話,以實現和員工的良好溝通。
管理者必須學會聆聽,聆聽在管理溝通中隻是個小細節。但是管理者和員工溝通的小細節,會影響到員工對管理者以及工作的想法。通常員工會從管理者和他們的溝通中尋找蛛絲馬跡。他們很注意管理者說了什麼,以及沒說什麼。他們也很在意管理者的聆聽能力,以及他們關心員工的程度。如果管理者疏忽了一些小細節,會成為和員工溝通的致命傷。在聆聽方麵,致命傷有四種:
第一種是聽而不聞。員工在意的不是管理者聽到了多少,而是管理者聽進了多少。如果管理者沒有真心聆聽員工所說的話,員工會覺得管理者根本不在乎他們,他們也會變得不在乎管理者或管理者所說的話。如此一來,便形成了溝通上的惡性循環。
第二種是先說再聽。當員工有了問題時,很多管理者會把員工找來,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並且批示他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該員工很可能會覺得自己被特別警告,所以他會變得有防禦心,對管理者的要求產生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