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抓住部下的缺點不放,則證明他本身就是一位弱者,因為他怕別人之長威脅他的安全。事實並不存在下級之長會威脅上級的安全。因為下級之長會使事業發展,這個功勞會記在領導者名下而被重用;下級之短會使事業受損而使領導受到免職的危險。
用人的目的,在於辦事,而不是投自己之所好。人的最特殊的天才,就是盡其所能在一個領域內達到頂峰,但不可能在許多領域都能達到頂峰。在一個領域內,他可能成為一個有權威的部門專家,但不能在許多部門都成為專家。沒有萬能之才,隻有一技之長的專才,忽視了人的這種卓越性,求其萬能,就不是真正的領導者。應該知道,人的一些缺點幾乎是不能改變的。
組織是一種工具,用以發揮人的長處,中和人的短處,使之變得無害。要用一個人的兩隻手,就要將整個人請到組織中來。
用人的原則,可以總結為下列幾條:
第一,職務的內容應適合普通人的能力,不能搞隻有上帝才能做得到的內容要求;
第二,職務的內容應能刺激個人能力,即適當地高於他的能力,對他的能力形成挑戰;
第三,平時就考慮某個人能幹些什麼;
第四,要發揚人的長處,就要容人的短處。
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但如果相互牽製,那三個還不如一個好,因為一個人可以發揮自己之專長。如果搞一個折中方案,結果都不是用人之所長,反而會降低效率。
用人的決策,不在於如何減少人的缺點,而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既拉攏又震懾
老實的主管總是感覺管理工作非常難幹,太嚴格了會得罪人,太軟弱了又不能樹立威信。管理的最高藝術就是掌握火候,主管的最高境界就是:既有威信又不失人心。
中國古代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大將軍率兵征討外虜,得勝回朝後,君主並沒有賞賜很多金銀財寶,隻是交給大將軍一隻盒子。
大將軍原以為是非常值錢的珠寶,可是回家打開一看,原來是許多大臣寫給皇帝的奏章和信件。再一閱讀內容,將軍明白了。原來大將軍在率兵出征期間,國內有許多仇家巫告他擁兵自重,企圖造反。戰爭期間,大將軍與敵軍相持不下,國君下令退軍,可是大將軍並未從命,而是堅持戰爭,終於大獲全勝。
在這期間,各種攻擊大將軍的奏章更是如雪片般飛來。可是君王不為所動,將所有這種奏章之高閣,等大將軍回師,一齊交給他,令將軍深受感動。他明白:君王的信任,是比任何財寶都要貴重百倍的。
這位令後人扼腕稱讚的君王,便是戰國時期的魏文侯,那位大將軍乃是魏國名將樂羊。
有哪一個君主會對臣下真的信任不疑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大臣一個暗示:我已經注視著你了,你不要輕舉妄動。既拉攏,又震懾,一箭雙雕,手腕高明。
管理的最高藝術就是掌握火候,主管的最高境界就是:既有威信又不失人心。
給錯誤的員工一次機會
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如果員工犯了一個損失部門或公司利益的錯誤,主管應該怎麼做?老實的主管因害怕承擔責任或出於氣惱,多半會把犯錯的員工“掃地出門”。而有長遠眼光和寬廣心胸的主管會視錯誤的性質而酌情處理。
美國IBM公司的一個高級經理,因為工作中的失誤,給公司造成了 1000萬美元的損失。為此,他心裏很難過,心想這次肯定要被炒魷魚了。有很多人都向董事長建議把他開除。
第二天,董事長把這個高級經理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出乎這個高級經理的意料,董事長並沒有開除他,而是向他宣布了調任同級新職的決定。高級經理驚詫地問董事長:“為什麼沒有把我開除或降職使用?”董事長微笑著說:“如果那樣做,我在你身上花的1000萬學費不就都打了水漂?”
後來,這個高級經理發奮工作,為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越是勇於創新的人犯錯誤的幾率越大。給犯錯誤的員工一個機會,其實就是給了創新一個機會。當然,同樣的錯誤如果犯第二次,就不可原諒了。
老實的主管因害怕承擔責任或出於氣惱,多半會把犯錯的員工“掃地出門”。而有長遠眼光和寬廣心胸的主管會視錯誤的性質而酌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