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視企業為學校,變經營為課堂(4)(1 / 3)

人們比較容易去關心一些顯而易見的個別事件,比如新一季的預算縮減、上一季的銷售額等等,而對那些事件背後的整體性觀點或全局觀點卻比較容易忽略。在團隊學習中也會發生這種“有限思考”現象。我們必須改變這一點,變有限思考為係統思考。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我們在學習中或看一件事情時,如果僅停留於片段性地了解,我們的思考就容易被局限而短視。就像玩拚圖遊戲一樣:如果單看一兩塊拚圖是無法看出到底是什麼圖案的,但是當一整副拚圖拚裝完成,呈現出一個完整的圖案時,我們便會豁然開朗。通過係統思考,可以提升我們的團隊學習。

四、把握學習型企業的核心:係統思考能力懶螞蟻企業家在考慮問題時,要求變有限思考為係統思考。當企業管理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如果隻停留於片段性地了解時,我們的思考就容易被局限在一個小範圍內。通過係統思考,可幫助我們體驗到不同部分搭配成整體的美妙,從而引導團隊去進行有效的創新。如果整個企業從上到下都能夠係統地思考問題,企業就會由傳統型向學習型轉變。

1.嶄新的思考方式——係統思考

係統本質上是處於一定的相互關係,並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各組成部分(要素)的有機組合。在《第五項修煉》中,彼得·聖吉這樣概括係統思考:“它可以使我們了解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以一種新的方式來使我們重新認識我們所處的世界:一種心靈的轉變,從將自己看做與世界分開,轉變為與世界聯結;從將問題看做是由“外麵”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轉變為看到自己的行為如何造成問題。”

與係統思考相對立的是線形思考。為了更好地理解,請看下麵的例子。

(1)係統思考的整體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整個世界看著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進行著無止境的軍備競賽。這樣的軍備競賽已使美國的經濟力量流失、蘇聯的經濟被壓垮,使曆任的政治領袖陷入其中,並使全世界的人長期處於核戰的恐懼之中。

不可否認,美蘇軍備競賽局麵的形成有著複雜的原因。互不相容的意識形態、稱霸全球的政治野心以及對核威懾的擔心,都是其必要條件。然而,被忽略的卻是軍備競賽的充分條件:雙方共有的線形思考方式。

從美國的觀點看,蘇聯是侵略者,美國擴展核子武力是對蘇聯威脅防衛性的反應;但從蘇聯的觀點來看,美國才是侵略者,蘇聯擴展核子武力,是對美國威脅防衛性的反應。雙方都認為對方才是罪魁禍首,自己都是無辜的、被迫的、處於防守地位的。這種線性思考的惡果,導致美蘇兩國長達40多年的軍備競賽與冷戰時代。

係統思考是“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它是一個架構,能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而非單一的事件。美蘇軍備競賽在政治上或許有人歡喜有人愁,但從全球看,兩國國力大傷,世界和平受到威脅,這場競賽根本沒有勝利者。

美蘇軍備競賽表明了線形思考的片麵性——本為了保衛一國的安全,結果卻使得世界人民暴露在更大的危險之下。原因就在於對國家利益的偏執理解使得他們隻看見一半的事實,隻說對一半的道理。

(2)係統思考的動態觀

還從美蘇爭霸來說,雙方顯示出一個持續的競爭循環。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盡管雙方都擁有許多所謂的“係統分析家”,多年來卻都未能采用一個真正的係統觀點,隻在忙於精細地分析對方的核子武器,和以複雜的電腦模擬攻擊與反製戰爭的假想狀況。為什麼盡管當時有這些處理複雜事物的工具,卻沒使他們有能力逃脫不合邏輯的軍備競賽?

答案就在於他們忽略了係統思考的動態觀,沒有分清楚“細節性複雜”和“動態性複雜”。

軍備競賽就是一個非常根本的動態性複雜問題。要洞察其原因與“治療”的方法,首先必須理清各行動之間的相互關聯,還必須看清行動與後果之間的時間滯延(例如美國決定增強軍備和其後蘇聯增強軍備作為反製兩者之間的時間滯延),同時也必須看出對立局勢不斷升高的變化形態。

看清楚問題背後的相互關聯後,新的視野會因此而產生,以尋求可能的對策。在軍備競賽的例子中,就像任何衝突不斷增高的情況一樣,問題的關鍵已經很清楚了,那就是:惡性循環有沒有可能往相反的方向轉化?軍備競賽是否能夠往回走?

(3)係統思考的鏈條觀

想做到係統地看清事實真相,要領是看因果的環狀鏈條,而非線段式的因果關係。事實上,每個環鏈都在描述一個“故事”。追蹤因果影響的流動,你就能夠看見一再重複出現的變化形態,一次又一次,時而變好,時而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