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天子的心思(1 / 2)

連日來眾人的心思因為唐雨蘭的離世而被牽動,從而忽略了明軍和瓦剌軍隊的動向。但是霍山這幾日並不僅僅注意蒼鷹的情況,也順帶著打聽了一些明軍和瓦剌軍隊的動向。

此時的明軍距離大同不過十五裏路,而前方明軍不利的消息都被王振壓了下來,在他看來,這些大臣是千方百計的阻撓他立功。而大臣們見消息被王振封鎖,於是有幾個膽大的官員便直接進入皇帝的營帳,親自向皇帝陳說情況,希望聖駕回鑾。但他們哪裏知道朱祁鎮的心思,此時距離邊關近在咫尺,一心想學習自己的祖先證明自己能力的大明第六位皇帝怎麼肯輕易回頭呢,更何況他想著當年北宋真宗皇帝在宰相寇準的建議下禦駕親征,宋軍在澶淵城中士氣大振,大敗遼軍,當日之情景今日為何不能上演呢?幾位大臣見皇帝無動於衷,痛哭流涕,朱祁鎮心中煩亂,便命人將他們趕了出去,順便下了一道聖旨,再有阻撓行軍者,斬首示眾。這道聖旨一下,所有的大臣都閉上了嘴巴,但是眾人的心中還是十分憂慮的。

幾日之後,車駕到達大同。大同守將郭登苦勸皇帝切勿出大同城,但朱祁鎮的態度十分堅決,在大同城中隻是停留了一個晚上,便帶著隊伍出了大同城。

僅僅是一道城門之隔,在城門之內和城門之外,朱祁鎮和王振的心理都發生了變化。朱祁鎮已經是迫不及待的等著和瓦剌人交手,而王振則已經是做好了打算,如果取勝,到時定要將明軍帶到自己的家鄉蔚縣走一遭,讓家鄉父老看看他王振現在是如何的風光。

與這兩個人心態不同的是群臣的態度,如果說在出大同城之前他們已經是十分擔憂,那麼現在他們的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當今皇上是什麼人,萬金之軀,若是出了事情,可有礙大明江山社稷。於是有幾個膽子大的大臣,也不顧朱祁鎮先前下的聖旨,苦苦請求聖駕回鑾。這一來正是挑戰了朱祁鎮的皇權,既然下了聖旨,他就要按照聖旨上所言,將這幾個大膽的臣子送去閻羅殿報道。血的教訓擺在眼前,哪裏還有人再敢多說呢?

此時在的隊伍之中的唐海心中焦急,便找到英國公張輔,與他並轡而行。唐海希望由英國公出麵勸說皇帝,憑英國公的地位皇上定然不敢要他的性命。隻是唐海不明白的是,自從禦駕親征之議開始討論以來,張輔始終是處於一種保持沉默的狀態。張輔究竟在想什麼呢?

“張大人,如今大軍出了大同,隨時都有可能遇上瓦剌人,我等性命自然不足惜,可皇上乃是萬金之軀,張大人,你我二人不妨一同去勸說皇上,此時回頭還來得及啊。”唐海小聲地和張輔說話。

“唐大人,如果這明軍指揮得當,真的會輸給瓦剌人嗎?”張輔的回答倒是出乎了唐海的意料,他有些不明白張輔的意思。“張大人這話的意思是?”唐海小心翼翼的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