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的臉色在瞬間數次變化,最後聽完了喬瑁的話,不由得尷尬的笑了笑,憂心重重地說道:“喬瑁大人的美意袁紹心領了,隻不過袁紹兵少將寡,恐怕擔不得此等重任。”
喬瑁皺起了眉頭,不滿地看了袁紹一眼,憤憤地說道:“如此國難之際,各地州郡起兵討賊,我等理應齊心協力,叩關西進,方可驅逐董賊複我大漢天下。可如今司隸大人畏首畏尾,連當個盟主也推來讓去,豈不是要寒了天下人之心?”
“太守大人息怒,非我家主公不願,實不能也。”許攸連忙陪著笑臉,朝喬瑁拱了拱手,謹慎地說道:“當今天下,驃騎將軍楊林手握重兵,虎踞幽州、冀州、並州,位高權重。我等在陳留會盟,如不推楊林為盟主,恐眾人不服也。況且喬瑁大人與楊林有舊,難道喬瑁大人沒有想過?”
“此言差矣。我等會盟於陳留,共推盟主以救大漢,是推舉治國濟世的能臣,並不是推舉衝鋒陷陣的將領。”喬瑁不滿地瞪了許攸一眼,厲聲說道:“我雖然與驃騎將軍有舊,我也認為楊林是個能征善戰的將軍,但是我並不認為他是一個治理天下的能臣。要想治理天下,還是得靠天下士人。”
“嗬嗬……喬瑁大人說得在理,自有大漢四百年來,從來都是士人治國,武人戍邊,各司其責。”袁紹這才笑了起來,心情大為好轉,不過他還是謙虛地說道:“此時議論盟主為時尚早,待到各地州郡會盟於陳留,大家再來商議也不遲。”
連續下了幾天大雪,地上的積雪差不多有一尺多厚,把整個五行山幾乎覆蓋起來了。好不容易等來了一個大好的晴天,楊林便決定帶著幾個軍師一同去給新成立的張遼、高順、張揚的騎兵大隊授旗。
自從他們三人來到楊林的麾下,楊林一直讓他們三人的隊伍在一起訓練。他們三個將領及其他們手下的士兵同是並州人,因此楊林計劃將他們合並在一起,組成並州聯隊第一大隊。
現在跟在楊林身邊的軍師,除了田豐和沮授外,還有華歆和鍾繇。至於其他從洛陽來投的士人和官吏,楊林都把他們分別安排到冀州的中山、常山、趙國、巨鹿,並州的上黨、太原等郡擔任郡丞、郡尉、郡曹去了。按照楊林的體製,各郡的太守都由他的軍師兼任著,他們一般是不會到郡裏去的,太守的職責就由郡丞、郡尉、郡曹三個人分擔。
楊林一行人來到張遼、高順、張揚的大營,隻見士兵們已經列好了隊形,正等著他們。雖然他們剛剛加入楊林集團,可是楊林還是為他們換上了全套的幽州騎兵的裝備。明媚的陽光下,所有的士兵精神抖擻,鬥誌昂揚。
楊林策馬上前,檢閱了一遍並州騎兵,在士兵們的喊叫聲中登上高台,將並州聯隊第一大隊的軍旗授於了張遼。並宣布張遼為並州聯隊第一大隊的指揮長,高順為並州聯隊第一大隊的監察長,張揚為並州聯隊第一大隊的參謀長。
“兄弟們,從今天起,你們和我們一樣,就是大漢官軍的騎兵戰士了。作為一名大漢官軍,我們的職責就是保衛大漢人民的安寧,保衛大漢民族的繁榮,保衛大漢國家的完整!我們的信仰就是忠於人民、忠於民族、忠於國家!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
授旗之後,楊林作了簡短的講話。他運用後世作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反複向士兵們灌輸的隻有一個理念,那就是作為大漢官軍,我們為大漢人民、為大漢民族、為大漢國家而戰。
“忠於人民!”
“忠於民族!”
“忠於國家!”
楊林講話結束之後,在楊林親兵衛隊的帶動下,並州聯隊第一大隊的士兵們齊聲高呼楊林事先準備好的口號。很顯然,這些並州騎兵以前並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而戰,他們雖然喊著口號,臉上卻有些茫然。
……
“將軍大人,從你剛才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你以大漢官軍自居,而且要求將士們忠於大漢人民、大漢民族、大漢國家,卻又沒有要求將士們忠於大漢皇帝,或者忠於將軍大人。請問將軍大人,你究竟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大漢呢?”
授旗儀式結束後,在回大營的路上,華歆實在是忍不住了,趕到楊林的身邊問道。他和鍾繇都無法理解,在這個崇尚個人忠誠,信仰忠誠個人的時代,楊林會要求大家忠於大漢人民、民族和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