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抓獲俘虜,開荒種田之事,早已通過張讓上奏漢靈帝劉宏,且青州刺史龔景、豫州刺史王允、幽州刺史劉虞也具表上奏,稱此舉乃保境安民之善策,漢靈帝劉宏當然不會聽司空張溫的一麵之辭。
“皇上,南陽黃巾已滅,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請旨班師回遼東。如今黃巾大勢已去,尚有廣宗張角、東郡卜已兩股黃巾未滅,臣以為讓楊林帶領遼東官兵去討伐東郡卜已為善,請皇上下旨。”
大將軍何進再次走上前來,向漢靈帝劉宏提出攻打東郡卜已。朱雋的兵馬已經所剩無己,朝廷再也派不出新的兵力,隻好借助楊林的騎兵了。漢靈帝劉宏點點頭,即刻下旨。
“傳旨,命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率兵討伐東郡黃巾。”
……
自從南陽太守秦頡上任以來,宛城一直由黃巾軍占領著,害得他在南陽的荒野裏當了幾個月的太守。如今南陽黃巾已經被徹底平定了,他終於來到了他的治所——位於宛城的南陽太守府。
此時的南陽太守府就和整個宛城一樣,已經破亂不堪,滿目瘡痍,宛城裏連個修善的工匠都找不到,隻好命令南陽鄉勇,把太守府草草整理一番,新的秦家店就算是開張營業了。
南陽太守秦頡來到南陽太守府的第一件事就是歡送朝廷大軍班師回朝,順便歡送遼東騎兵赴東郡平賊和荊州鄉勇返鄉。在剛剛整理幹淨的太守府裏,各路大軍的主要將領齊聚一堂,把酒言歡。秦頡更是眉開眼笑,首先上前祝賀朱雋。
“恭喜將軍大人,此次平定南陽黃巾,班師回朝,將軍功垂青史矣。”
然而朱雋的心情並不好,他強裝笑顏接受著眾人的祝賀,根本沒有心思在這裏和大家飲酒作樂。朝廷宣旨的太監剛剛走,雖然他升官受獎,功德圓滿,卻無法令他開心起來。
“秦大人過譽了,此次平定南陽黃巾,皆各位之功。皇上重獎微臣,讓微臣深感惶恐。”
朱雋謙虛地笑了笑,和秦頡寒暄幾句,然後就和將領們言及其他,再也不提平定南陽黃巾之事。酒至半酣,曹操突然站了起來,眯著一對小眼睛,笑的向楊林敬酒。
“楊林大人,此次剿滅南陽黃巾之戰,遼東騎兵行動神速,剛好在朝廷大軍殺出重圍時趕到,一舉平定南陽黃巾。我對楊林大人把握戰場時機的能力真是深感佩服啊,特地敬你一杯酒。”
“嗬嗬,這就叫無巧不成書嘛。”
楊林打了個哈哈,應付了一句。心裏去在嘀咕,曹操這家夥是對巧合感到奇怪,還是真的起了疑心?秦明、秦亮這兩個家夥真是誤事,竟然沒有殺掉曹操這個禍根,什麼時候再有機會呢?
“各位少喝些酒吧,明白大軍就得動身,切不可誤了大事。”
朱雋突然擺了擺手,打斷了正要說下去的曹操。主將沒有了興致,將領們也備感拘謹,整個宴會都沉浸在一種勉強的氣氛中。就連作為主人的南陽太守秦頡,也受到了這種氣氛的影響,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匆匆忙忙,酒宴不得不草草收場。
月上東山的時候,將領們魚貫而出,一起走出南陽太守府,楊林正待打馬離開,朱雋突然向楊林招招手,招呼楊林陪他走走。兩個人牽著馬,慢慢地朝著宛城的北門走去。
“楊林大人,這次平定南陽黃巾,楊林大人居功甚偉,卻將功勞推給我等,實在是受之有愧。今皇上嘉獎我等,更是令人羞愧難安。楊林大人何以如此?”
楊林輕輕地笑了笑,南陽戰事一結束,他就給漢靈帝劉宏上了奏章,把功勞全部的給了朱雋。這並不是他不想要功勞,而是有功說不出口,幹脆做個好事,讓朱雋感激自己。
“將軍大人率兵平定黃巾,立下不朽之功,受此嘉獎理所應當。至於楊林之功,將軍大人不必掛懷,以後建功立業的機會多的是。”
朱雋淡淡地笑了笑,年長的皇甫嵩把功勞讓給了他,沒想到這年青的楊林也把功勞讓給了他,怎麼高尚的君子都讓自己碰到了?不由得看了楊林一眼,眼神裏浮現出些許讚賞。
“楊林大人精於騎兵作戰,在幽州邊境大有可為,將來一定會是國家棟梁之才。但願楊林大人在幽州大展鴻圖,為保境安民立下汗馬功勞。”
“嗬嗬……”
楊林笑了,輕輕的笑聲在寂靜的宛城街道上彌漫。此時的宛城裏幾乎沒有居民,街上空蕩蕩的,隻有一些將領和親兵,遠遠地跟在楊林和朱雋的身後,悄無聲息地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