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者來信(1 / 1)

讀者來信

漫長的審批

據7月15日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廣東陽江陽春市有一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包括重修灌溉水渠、鋪設機耕路等,原本計劃工期5個月的工程,5年還沒有完工。陽春市農發辦回應表示,財政審核效率不高,導致招投標都在年底,錯過了農田水利的黃金施工期。

必要的審核絕對不可走過場。但是審核並不意味著無期限地拖延。一者,拖延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明知國家有補助政策,卻可望而不可即;二者,拖延導致政府履職不到位。相關部門知道有這些政策,便不去履行相應職責,坐等支農工程完工。三者,則是對國家財政的極大浪費。這些錢落不到實處,其應有的效用沒有發揮出來。

這種拖延,根本而言,還是權力的傲慢所致。這種傲慢表現在權力對程式化的、不必要的程序極為看重,而對急需解決的民生需求卻任意處置,不管不顧。該簡化的不簡化,該重視的不重視,民生之痛在這種拖延中隻會愈演愈烈。

試問,還有多少地區麵臨同樣的問題?如果相關部門能夠明白支農工程對農民的重要性,主動了解一下當地農民的訴求,主動承擔責任、履行義務,五個月便能完工的工程還會等五年嗎?

(四川 戈海)

公車改革的四道“坎”

公車改革即將全麵啟動。但從以往一些城市車改試點來看,公車改革在實踐中出現了“走偏”: 一些地方政府執行不力,部分幹部官員存在抵觸情緒;有的地方發了補貼但公車使用依舊,財政開支不降反升;相關補貼信息不透明,出現高標準的天價補貼;有的地方無序無監督拍賣公車,把拍賣變成了賤賣、甩賣,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公車改革,亟須看“療效”。但要有療效,須越過四道“坎”。一是要防止公車數量沒有下降,車補反倒變成了一種暗福利。二是現有的車輛如何處理,怎麼防止其由公變私而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三是如何分流大量的後勤服務人員,使之不再成為沉重的負擔;四是如何實現規範化運作,使保留的必要執法執勤、機要通信、應急和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及按規定配備的其他車輛得到有效控製,要防止“執法車成公務車”的情況發生。

公車改革我們不缺規定,缺的是嚴格的執行力度和改革的勇氣。各地推行公車改革,必須要以八項規定反對奢侈浪費和享樂主義為指針,並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以方便工作、提升效率、節約財政為根本,並強力約束各種權力泛濫,消除車輪上的腐敗。

(山東 潘鐸印)

幼兒園放假 家長很犯愁

暑期來臨,各中小學校都陸續放假,很多幼兒園孩子的家長卻開始犯愁。因為幼兒園也放暑假,而家長卻要上班、沒空照看孩子,暑假裏孩子去哪兒成了家長當前最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或者送去參加幼兒興趣班,實在沒人看的,家長隻好帶著孩子去單位。

很多家長不願幼兒園放暑假,除了上述問題,還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形成了良好的作息規律,按時上課,按時吃飯,按時睡覺。一旦放假,這些已經形成的習慣都會被打亂,回到學校後,就會不適應,調整恢複又得一個月。多數家長要上班,孩子放假在家的話,無非就是看電視、玩電腦、玩手機。

筆者以為,教育主管部門要盡到管理監督的責任,能否對幼兒園放假進行明確規定? 不能讓這種隻考慮幼兒園師資利益,不管不顧孩子和家長疾苦的事例,泛濫成災。

(浙江 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