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學後教”模式下如何編寫好初中曆史的導學案(1 / 2)

“先學後教”模式下如何編寫好初中曆史的導學案

政史地教學與研究

作者:陳水波

摘 要: 學案導學下的中學曆史教學怎麼做效果才好呢?首先必須研讀教材、明確目標,有效把握教學內容;其次要正確地理解和實踐;再次尋找學生感興趣、有價值的問題,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最後設計有效的評價。這樣學案導學下的中學曆史教學才會比較客觀合理。

關鍵詞: 初中曆史教學 學案導學 先學後教

提高導學案的質量需要我們理性地思考,創造性地設計,藝術性地實施,從而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學好初中曆史。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裏,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怎麼點燃‘火藥’。”編寫好導學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火索。如何編寫好初中曆史導學案?下麵我談談自己的做法。

中學曆史導學案教學的前提是編寫好導學案。那麼怎樣才能編寫好導學案呢?

一、要研讀教材、明確目標,有效把握教學內容

“編寫好導學案來自對教學內容的準確把握”,而研讀教材、了解學情是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也是找準教學的切入點。

1.明確目標,把握教學方向。

教學中我們要牢固樹立三維目標意識,為每一節課製定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並準確地加以描述,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編寫好導學案的前提。

2.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內涵。

曆史教材是曆史課程理念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載體,縱觀現在一些效益低下的課堂教學,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領會編者意圖,沒有把握教材內涵。所以研讀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3.了解學生,準確把握學情。

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編寫好導學案至關重要。一方麵,由於我校地處山區,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另一方麵,有的學生比較活躍,課堂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後進生占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導學案設置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導學案設計效果不怎麼理想。可見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例如我在設計《絲綢之路》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絲綢之路”,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按照課本內容設計,則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設計好這課的導學案,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與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設計。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為此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比如:準備好的視頻,讓學生觀摩學習,看了視頻後設計相應問題,這些問題以導學案形式呈現,結果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由此可見,認真編寫好導學案十分重要。導學案以問題形式呈現能令學生投入,參與問題的思考,這樣上課內容豐富,現實。課堂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