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業考試的公平性
考試研究
作者:賀滿足
摘 要: 大學學業考試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要具備公平性以體現社會公正。本文采用問卷形式調查學生對考試公平性的看法及高校教師對考試公平性的認識和做法。結果表明,大學學業考試的公平性有待提高;教師對考試公平性的認識不夠全麵,在測試中會考慮與公平性相關的一些因素,但忽略其他重要環節。因此,有必要對教師進行語言測試方麵的培訓,提高認識,在實踐中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體現考試的公平性。
關鍵詞: 學業考試 考試公平性 教師培訓
一、引言
考試作為選拔人才和檢查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其公平性備受關注。考試公平性是指在試卷設計、開發、實施、評閱和成績公布過程中,對全部考生公平對待、一視同仁,考試結果僅反映考生個人在考試中的知識及能力情況[1]。根據《教育與心理測量標準》[2](簡稱“標準”),考試公平性包括四方麵。第一,無偏頗,即考試內容、答題形式或考試的使用,對不同考生群體意義一致,否則考試結果將出現偏差,不能準確反映所測概念,降低考試效度。第二,考試過程公平,即所有考生考前都有機會得到複習資料,考試中具有同等機會展現考試所測的知識或能力,並給考生提供合適的條件讓他們正常發揮。第三,基於考試結果決策的公平。標準參照考試需確保不同考生群體之間的通過率具有可比性;選拔性考試應讓所有考生有同等的選拔機會。第四,均等的學習機會。這主要是指標準參照考試如學業考試。學業考試旨在檢查考生對所學知識、能力的掌握程度。當考試成績用來決定升留級或頒發證書時,均等的學習機會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考試公平性涉及多個因素,包括考試效度、考前準備、施考環節、考試成績的使用和學習考試內容的機會。因此,考試公平性的概念涉及麵廣,貫穿甚至超越整個考試過程,是考試賴以存在及使用的基礎[3]。大學考試中大部分由教師參與設計、命題和實施,他們對考試公平性的理解對於促進考試公平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設計
本文以問卷為研究工具。學生問卷共14小題,調查學生對考前準備和施考環節中教師的做法及其對考試公平性的影響等的認識。教師調查采用鄒申(2013)編製的“考試公平性調查問卷”。除了教師基本信息,包括31題,第1至14題調查教師對公平性的認識及理解,第15至31題調查教師在測試過程中的做法。具體而言,本文研究三個問題:(1)大學學業考試的公平性如何?(2)英語教師對考試公平性的認識如何?(3)英語教師怎樣在測試過程中體現考試公平性?
268位英語專業學生和來自5所高校的70位高校英語教師(學曆、職稱、教齡均處於不同層次,具體信息略)參與調查。學生問卷有效率為92.9%(249份),采用Excel分析;教師問卷有效率為94.3%(66份),采用SPSS(Version 16.0)進行處理。教師問卷的Cronbach Alpha係數為.830,具有較高的信度。
三、分析與討論
1.學生問卷調查
學生調查結果采用頻數分析。第1題調查考試能否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31%的學生選擇不到50%,約64.6%的學生認為達到50%~80%,4.4%的學生覺得超過80%。第2題中,54.6%的學生認為取得理想的考試成績最重要的是對知識的紮實掌握,43.8%的學生認為需要進行考前突擊,個別學生認為靠事先弄到考題或作弊。第3、4題中,79%的學生認為有同學作弊,但隻有34.9%的人承認自己曾作過弊。第5題調查教師是否透露考試內容,3.6%的學生表示經常有,55.4%的學生認為偶爾有過,40.9%的學生認為從來沒有此類現象。第6題中,4.4%的學生承認向老師說過情。第7題,30%的學生認為監考老師態度鬆懈,其他人覺得監考老師嚴抓作弊。8至14題是關於考試公平性。41.4%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大學學業考試中曾受過不公平待遇,11.2%的學生認為考試不公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產生重大不良影響,主要是班級排名,進而影響各種評先評優及獎學金的評選;26.1%的學生認為考試不公現象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51.4%的學生認為有影響,但不是很嚴重;57%的學生認為考試不公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學考試製度的良性發展,39.6%的學生認為這種影響不嚴重。28.9%的學生認為大學考試不公平主要體現在改卷標準不統一,6%的人認為是老師有意泄題,59.4%的學生認為是作弊引起的,5.7%的學生認為由其他原因引起,如公共科目的教師對不同專業劃的重點不一樣,對不同班級區別對待,以及采用往年試卷,導致泄題。針對考試不公現象,75.5%的學生認為有必要改革現行考試製度。15題是關於提升考試公平性的措施,屬多選題。78.3%的學生認為要完善考試製度,69.1%的認為應該完善考試評價體係,68.3%的學生認為應加強對作弊行為的管理和處罰,74.9%的學生提出考試要改革,注重對實際能力的考查,50.6%的學生認為要嚴肅考紀考風,提高監考人員的水平和素質,同時加強管理,增強試卷與閱卷保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