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影片《超脫》中看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影響(1 / 3)

從影片《超脫》中看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影響

影視教育

作者:賀平

影片《超脫》中亨利·巴赫特是一個有著與學生進行某種情感交流天賦的英語老師,但是他卻選擇了埋藏這種天賦。為了避免和學生或者是自己的同事產生什麼"情感交流",他選擇了做一個臨時的代課老師,在每個學校都隻呆很短的時間,然後就離開。

一次,有人推薦他到一間落魄的公立學校任教。這裏的學生由於長期無人管教、目中無人,教學工作極難開展。在此期間,他耐心與叛逆學生交流,在不突破自己底線的前提下,善用方法,尊重、了解、幫助學生,漸漸贏得學生的尊重。在和自己的同事、學生以及他從街上救回來的少女之間產生情感連接之後,他發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孤獨。最終,亨利在這個看上去冷酷無情的世界裏重新看到了生活的美好。

一、關於羅森塔爾效應

1.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人們的信念、成見和期望對所研究的對象產生的影響。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在一所小學做過一項實驗:他們聲稱要進行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並以讚賞的口吻將一份隨意寫出來的“最有發展前途”的學生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叮囑他們務必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準確性。事實上所“最有發展前途”的學生,是從學生名單中隨機挑選出來的,與班上其他學生沒有顯著不同。8個月後,奇跡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各方麵的表現都很優秀。專家的“權威性”左右了老師對學生能力的評價,而老師又將自己的這一心理暗示傳染給了學生,使其感受到了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期望,從而變得自信、自強,進而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2.產生羅森塔爾效應的主要原因

期待效應首先取決於期待者的威信。期待者的威信可以給被期待者以信心,使他們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一般而言,期待者威信越高,越容易產生羅森塔爾效應。二是期待結果的可能性。一般來說,期待結果估量後自認為實現可能性較大,而且這種期待結果對自己又有意義,那麼,羅森塔爾效應產生的可能性就很大。三是這一效應是按“憧憬——期待——行動——反饋——接受——外化”這一機製產生的。這就是說,期待者對期待對象產生美好的憧憬,並出現具體的期待結果,還要為這種期待付出具體的努力實踐,如給予積極的評價、肯定、表揚、幫助、指導等行動,使被期待者感受到期待者對自己的特殊的關懷和鼓勵,並從內心上接受期待者的種種愛心和幫助,以致做出相應的努力,把內在的潛能激發出來,達到了期待者所期望的結果。這一過程中有一環節出現差錯,都會影響到羅森塔爾效應的產生或強度大小。

二、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影響

1.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係

班級中的人際關係是教師與學生在學與教等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以情感為基本特征的相互聯係。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教師一般處於主導地位。教師是班級中最有影響的人物,一方麵教師具有專業知識,能夠傳道授業,是學生的楷模;另一方麵,教師握有獎懲權利,可通過批評和表揚來影響和控製學生的行為。研究表明,教師的領導方式是決定師生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德森(Anderson,1945)將教師領導方式區分為統合接觸型(integrative contacts)和專製接觸型(dominative contacts)兩種,前者采用同意、讚賞、接納與輔助的方式引導學生,後者采用命令、威嚇與責罰,結果發現統合型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能自動解決問題,並發揮團隊精神,而專製型教師領導的學生較為順從,但學習困擾多。影片開頭,上課鈴聲響起的時候,就出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老師。一個是亂哄哄的教室,吵雜的笑罵聲,一個男教師不停的命令學生:“所有人都坐下,閉嘴,別讓我點名。”但是學生明顯已經適應了,沒有人聽他的話,甚至還有學生大膽的向他投擲紙團。反觀另一位教師公亨利·巴赫特,從容冷靜地走進教室,用很簡單的話語做了自我介紹,並陳述了自己的上課要求。麵對學生的挑釁,用一種最圓滑也是最寬容的方法做了回應:請他出去。因為他不僅侮辱了老師也侮辱了他的同班同學,亨利·巴赫特的這個舉動,贏得了班裏部分學生的好感,尤其是胖女孩。這兩個片段,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教師風格,其一是專製型教師,通過命令和威嚇來控製學生,卻適得其反;而另一種是寬容型教師,順著學生的意思並不失自己的原則,從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