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港口物流發展策略研究
綜合管理
作者:茅迎瑤 王曉慧
摘要:港口作為綜合物流中心,其在國際貨物運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對港口腹地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分析了湖州港口發展物流的優勢以及發展現狀,結合國內外港口發展物流的經驗為湖州港口物流的發展提出對策。
關鍵詞:湖州港 港口物流 發展模式
浙江省作為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經濟貿易地區,現代物流業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湖州是浙江省“十三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中重點發展地區之一,通過放大政策效應,湖州工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同時港口物流業也隨之快速發展。湖州港憑借自身的優勢以及積極的發展勢頭,在2013年成為國內沿河億噸大港。但是,由於受港口物流技術、裝備水平低下以及專業人員缺乏等因素的影響,湖州港口物流業的發展明顯滯後於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目前湖州港口物流活動仍處在低水平、粗放型發展階段,絕大多數港口物流業務都集中在傳統的運輸、倉儲業務。為此,本文基於湖州港口物流業發展的現狀,綜合分析湖州港口物流發展具備的優勢,並借鑒國內外港口物流發展經驗提出一係列方案,從而可以加快湖州港口物流業的發展,為浙江現代港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一、湖州港口物流發展現狀
湖州港地處浙江省的北部,瀕臨太湖,與杭州、蘇州和無錫環太湖相連,是江浙皖三省的交彙處同時也是水路運輸的重要場所,是全國內河主要港口。近年來,湖州更加重視物流園區的發展,大力支持湖州各地區的物流集裝箱工程的建設,起重設備的安裝。如今湖州港現有港口企業465家,碼頭總長逾6萬米,同時湖州將逐步發展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港口物流業正在向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
港口的貨物吞吐量為港口建設規劃提供重要參考,對於發展港口物流而言則是一個重要的指標。2007年—2014年湖州港口吞吐量見下表1。
通過表1可見,2007年—2014年湖州港散貨、集裝箱吞吐量均呈上升趨勢,說明湖州港發展態勢良好,並且在此後一段時間內,湖州港的物流需求量還將會持續增長。
二、湖州港口物流發展的優勢分析
(一)港口優良的自然條件
湖州地勢西高東低,湖州港常年不淤不凍,一年四季都可以保持暢通的運輸工作。湖州港港區內有碼頭單位151個,碼頭泊位314個,最大靠泊能力500噸級,泊位年綜合通過能力2042萬噸。全市21個內河港口共擁有碼頭單位571個,泊位1553個,泊位年綜合通過能力6735噸。
(二)港口交通優勢
湖州背靠安徽,北臨江蘇,南接杭州,東向上海,坐擁經濟發達的太湖流域。全市現有內河航道120條,通航總裏程1172km,經過數十年的大規模航道改造使得湖州港通江達海具備億噸大港的發展前景;境內鐵路有浙皖幹線、新長鐵路與全國鐵路網銜接,公路有高速幹線與國道構成網絡,南北走向104國道公路、東西走向的318國道、寧杭高速公路,水路更是四通八達,“黃金水道”長湖申航道都在湖州市區還有京杭大運河,因此水運業十分發達。
(三)政府決策的支持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業發展規劃中將在全省十一個地級市建設物流基地,大力發展物流業,湖州也成為其中之一。此外,在湖州市的“十二五”規劃中,將港口物流業作為本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有較大力度的政策傾斜,體現了政府發展現代港口物流的信心與決心。
三、國內外港口物流發展路徑及其對湖州港口物流的借鑒
(一)國外典型港口物流發展路徑
鹿特丹港是歐洲第一大港口,素有“歐洲門戶”之稱。位於萊茵河和馬斯河彙合處,港區麵積80多平方千米,是荷蘭和歐盟的貨物集散中心,現就鹿特丹港口物流發展路徑分析如下:
多樣的集裝箱運輸形式。鹿特丹港是歐洲最大的集裝箱碼頭,年吞吐量超過3億噸以上。在2007,集裝箱吞吐量年首次突破1000萬箱,2008年達到1078萬箱。集裝箱運輸形式也是十分多樣化的,主要有公路、鐵路和駁船,裝卸過程全電腦控製。
現代化的港口建設。鹿特丹港以新航道為主軸,港池多采用挖入式,位於主航道兩側,按功能分設幹散貨、集裝箱、滾裝船、液貨及原油等專用和多用碼頭,實行保稅倉庫區製度,構成由港口鐵路、公路、內河、管道和城市交通係統及機場連接的集疏運係統。
港城一體化的國際城市。鹿特丹作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重要港口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集裝箱碼頭,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和世界經濟的繁榮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作為國際重要的貿易中心和工業基地,在港區實行“比自由港還自由”的政策,為港口的發展創造了很多的條件,因此擁有多家國際貿易公司和臨海沿河工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