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與生涯規劃,這是專家學者常為我們獻智的主題,但其中疏漏了一個環節,那就是他們引導企業與個人,應本著開辟財路的思想進行思考與行動,我們可稱之“商機管理”。

企業管理的途徑有二:一日開源,二日節流。

過去的台灣,因為有豐厚的勞動力資源,經濟增長率一直維持在兩位數,企業有做不完的生意,故企業管理的重心在節流,把開源的工作冷落,這樣,企業自然也錯失了很多商機。

今日的台灣,經濟增長率已降為個位數,很多行業普見企業衰退與外移,留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有賴於依靠開源以使企業重生。同時,隨著企業的衰退與外移,很多工作的機會也隨之消失,個人收入成為問題,這時,開源重於節流。

開源,是企業成長的基本策略。欲使企業成長,需要發掘及擴張商機,並使之交會,也就是去經營機會。

經營商機,謀的是“雙贏”,也就是“利人又利己”。讓他人口袋中的鈔票流入自己的口袋;讓自我商品或勞務的價值,去滿足花錢人的需求。經營商機,想的是“人的需求”和“物的價值”,提供有形或無形之物的價值以作交易,因各得其需,故日“雙贏”。

由企業到個人,不論是就業還是創業或擴業,都需要尋找機會,都需要將機會變成自我的機會,並善作經營,這樣我們才能打開一片生存空間,這片空間,是我們的“利基”。

經營商機,那是一種策略的運作,目的是在既定的一片空間,去穩定地取得財源,故得珍惜“利基”,善用心智。

不論就業、創業或經營企業,人們都需要經營機會,這個機會,包括工作的機會、創業的機會與事業擴張的機會,故全書的討論,不隻限於企業,也談及個人。

商機管理,是個未廣作研討的理論。本書拋磚引玉,投石入水,希望引起漣漪,讓更多的見識交流,各增受益,故歡迎有識之士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