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作者:金煥民

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中國是新興國家;而相對於跨國公司而言,我們的企業都是新興公司。

粗略地講,新興公司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挑戰階段→本土行業龍頭階段→揚名國際階段。揚名國際未必一定能成為跨國公司,實際上在海量人口的中國,足以造就名揚國際的企業。

中國人講究名分。“行業龍頭”對一個企業來說,就是一個十分不錯的名分。一旦成為行業龍頭,在許多人眼裏,就算是功成名就了。許多曾經優秀的企業,正是在這個位置或者大致相同的位置上,走向衰落的。撇開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的生生死死,中國經濟的發展曆史豈不就是行業龍頭企業的起起伏伏?誰又會真正相信今天的領先者能夠基業長青呢?

我把這種現象歸結為“行業龍頭陷阱”。

這個概念的大致涵義是,支撐一個企業從小到大的增長模式,並不能支撐企業長期的發展。當企業成為行業龍頭之後,必須創立新的增長模式,必須對公司進行係統的升級和改造,否則,公司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矛盾將會集中或者陸續爆發,輕則增長速度放慢,重則陷入衰退。

中國經濟的發展,呈現的是一個壓縮式進程。我們用30年的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發展曆程。這一方麵得益於良好的國際環境和企業艱苦卓絕的努力,另一方麵也存在拔苗助長式的速生現象。

中國行業龍頭企業目前所麵臨的困難,多數與形形色色的陷阱相關。

1.品類陷阱

許多行業龍頭其實就是品類老大——依靠某個品類成為所謂的行業龍頭。品類再大,也僅僅是一個品類,一方麵,它無法為企業提供發展縱深。另一方麵,一旦行業發生激進式演進和媒介式演進,並且有具有競爭力企業發出強有力挑戰,企業很快會陷入被動之中。30年來,尤其是近20年,中國家電業的風雲變幻,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2.多元化陷阱

品類老大是陷阱,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推進多元化的過程中,也存在陷阱。除個別死守品類老大的企業,中國大多數知名行業龍頭企業,幾乎都遭遇了多元化陷阱。

機會是無限的,而資源是有限的。當企業核心業務不足夠大、不足夠優秀的情況下,涉及多元化是涉險行為。

3.創新陷阱

不可否認,中國企業的創新行為,多數屬於“創造式模仿”。都很難逃脫對相關企業的侵權嫌疑。而對於行業龍頭企業來說,免費的午餐幾乎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企業的創新行為,不僅受製於眼前利益,受製於方方麵麵的實力,受製於國家的稅收政策,也受製於人們的觀念。我走訪了不少行業龍頭企業,談起創新,高管們很是糾結。高管們麵臨的陷阱,其實最終也就表現為企業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