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還不起床,知道今兒是什麼日子嘛!’隔壁房間傳來父親的嗬斥聲。
‘哦。。。馬上就好。’
其實這個叫石頭的孩子早就起了,隻不過一直不好意出去,因為今天家裏要為他辦一件終身大事,雖說他年紀還不大,但羞恥之心還是有的。
石頭不是他的真名,他真名叫許凡,之所以起個小名叫石頭,是因為鄉下人都會給自己的孩子起個挺糟踐的名字,比如‘狗蛋’、‘大壯’之類的,據老人說起這種名字的小孩好養活,本來許家父母也準備給他起個阿貓、阿狗類的名字,但是村頭一個有點學問的李大爺說石頭他爹做的是殺生的行當,所以下一代的孩子起小名的時候不能帶有動物之類的名字,否則父子犯衝。就這樣,才起了個石頭的小名。
‘他爹,你說我們這樣去成嗎?按禮數也應該找個媒婆先去說說啊,我們就這麼貿然的去了,是不是有點不合適?’隔壁傳來許母的擔憂聲。
‘找媒婆幹啥!咱們之前是訂過親的,這次去是把這門親事提上日程。’說這話的正是許凡他爹,由於他排行老二,是當地一個殺豬的手藝人,所以村裏的人都喊他許二屠,周圍幾個村但凡有個殺豬宰羊之類的營生均是由他來操刀,他做這個行當已經二十多年了,一家人的日子過的談不上紅火,但也算是馬馬乎乎。
‘你也知道是之前,眼下可不一樣了。。。’許母見丈夫是直腸子,沒想透她話裏有話,當下不禁把話敞開了說。
原來,今天許凡的父母是要幫他把小時候訂的娃娃親給談妥了,過幾年好找個日子把媳婦領進門,要說這女方是誰,說起來還真是羨慕死村裏的人,不是別人!就是村頭張裁縫家的獨生閨女張靜。
這事還要從很多年前說起,那時候的張家還不像現在過的這麼體麵,由於沒有什麼手藝所以生活過的很是拮據,周圍的鄰居對他們家也是多有救濟,而其中救濟最多也最慷慨的就數許家了。
後來兩家在有了孩子之後就約定,長大之後結為親家,一來表示兩家永遠交好,二來張家也有報恩之意。
可誰能想到富不過三代,窮不過百年,張裁縫並沒有一直靠左鄰右裏的接濟過活,而是後來到鎮子上跟著一個師傅學了些做衣服的手藝,回到村裏自己張羅了一個小店麵,雖說地方不大,但是村上也就這麼一家,這日子眼見著就紅火了起來。
自從張家日子過得稍顯富裕的時候,兩家之間的走動隨之也比以前少了很多,即便偶爾在一起吃個飯,敘個舊什麼的,也顯的比以前生分了許多。
‘就這麼辦吧,東西都買回來了,能不去?走,咱這就去張裁縫家,順便把石頭也叫上’許凡他爹堅定的說到。
‘叫石頭幹啥,哪有說親的時候就把娃帶上的,這不合規矩。’許母一臉的不解。
‘啥規矩,張裁縫又不是沒見過石頭,怕啥?’許凡他爹十分的不以為然。
許母見拗不過丈夫,隻能答應,一家三口草草的洗漱完就出了門,而許凡的小妹妹許英則在一邊湊著熱鬧朝他哄笑著:
‘二哥找媳婦嘍。。。二哥找媳婦嘍。。。’弄的許凡一臉赤紅,大哥許木則在自己房內欣慰的看著這個弟弟,終於長大成人了。
曾經的大哥是家裏人的驕傲,在十六歲的時候被鎮上的一個木匠師傅看中,被收為徒弟。結果短短兩年的時間就學了一手的好手藝,各式各樣的家具都能打點,有時候還能自己琢磨出一點新鮮玩意,在第三年就藝滿出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