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詔書頒布,確定國葬,天下同哀,全國郡縣,掛上白綾,歡喜之音,逐漸消失。
武泰二年,四月二十一!
這一天,陽穹天照,光線灼灼,十分炙熱,照耀紫金山,使其雲霧,消散許多,巨大皇陵,浮現眾人眼前。
“參見王上!”
天問和木禮,帶著數萬民工,無數宮女與太監,尊敬行禮,在他們四周,擺滿菊花,掛滿白旗。
“都起來吧!”
李唐說道,他身穿孝服,看著皇陵,神色之中,透露出哀傷。
自上古以來,皇陵修建,有嚴格等級,不容僭越,君王墓地千丈,皇室宗親,幕百丈以上!
其餘官吏,墓地麵積,都低於百丈!
而觀眼前,太後陵墓,坐落山之腰,長九百丈,一條青石小道,如一條天路,路之兩邊,種滿植木。
身處山麓,遙頭而觀,陵墓居雲端,增加仙氣,十分美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可謂渺渺波光雲影。
但就算如此,還不是死人住?
“本王這一世,必登大道之巔,不受壽命所限,不受輪回所束,做大自在,大逍遙之人!”
李唐在心中,大聲咆哮道,有誰不想,壽元無疆?
否則修煉,又有何意義!
“國葬,起!登冥路!”
一邊的範蠡,手持國書,大聲吼道!
“嗚嗚~”
哀樂,起!聲音悲涼,使眾人步伐,都十分壓抑,腦海之中,仿佛看到,魂兮以升天,生兮淚滿臉!
金絲楠木棺,由十名士兵抬起,在其後方,跟著兵馬俑,延綿不絕。
黃紙滿天飛,落在青石階,落在樹梢上,也落在眾人身上。
片片黃紙,把這條路,鋪為黃泉路,生者相送,死者歸天,乃一份情,一份禮,一份寄托。
望家人,能在陰世,早日投胎!
就這樣,走了一個時辰,眾人登山腰,來到陵墓前,輕放棺材,看見一看墓碑,上麵寫道:
“孝欽天德聖民唐太後之墓!”
這十一個字,由李唐抒寫,所以帝威濃鬱,金光閃爍。
“放棺!”
範蠡說道,李唐上前,走到棺材前方,取代一名士兵位置,在黃紙中,抬著棺材,走入陵墓內。
文武百官,太監宮女,侍衛工兵,齊刷刷跪地,行稽首禮,十分濃重,哀樂之音,傳遍山巔。
“身既死亦,葬與紫金,山川微微,煢煢無衣兮!人生苦短,歲月蹉跎,在天之涯,魂寐獨遲!風何蕭蕭,魂歸冥冥,黃泉路上,兵傭叩首!”
“夢回搖籃,嬰兒哭啼,母乳甘甜,而立之年,母容漸衰,生機漸逝,人生苦短,以至天人兩隔,月落烏啼,淚衣流涕,哀樂長鳴此!”
“子與其母,親髓如骨,賜予生機,伴其成長,厚重之恩,無須回報,感親之恩,與天永垂,永世不忘,倘若身亡,願下陰世,再相聚,萬世不分離!”
李唐抬棺時,範蠡顫聲讀道,留下眼淚。
眾人聞之,心思其母,淚濕衣襟!
向天祈福,世間母子情,其情不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