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啦
素材活用
世界上有很多原因、很多事情會把你困住,可如果你心裏麵裝著一個世界,拿起筆,世界就是無窮大。
——戴鐵郎
提到戴鐵郎,知道的人不多。可若提到《黑貓警長》,對於70後、80後而言,這絕對是他們童年的關鍵詞之一。戴鐵郎正是這部家喻戶曉的動畫片的導演,雅號“黑貓爺爺”。1984年《黑貓警長》開播後,立刻紅遍大江南北,在曆年來最受歡迎的國產卡通形象評選中,它與《葫蘆兄弟》並列第二。2010年,《黑貓警長》被翻拍成電影版,創下1500萬元的票房收入。但戴鐵郎的成就不僅於此。他參與和導演的作品包括《黑貓警長》《牧笛》《小蝌蚪找媽媽》《草原英雄小姐妹》《九色鹿》等,每一部都備受好評,在國內外屢屢斬獲大獎。光環背後總有人們看不到的辛酸。戴鐵郎一生坎坷,進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後,他卷入“反右運動”和“文革”,坐了27年“冷板凳”,直到50歲,才有機會擔任動畫片導演,真正做導演的時光,隻有短短的10年。《黑貓警長》隻拍了五集便沒有了下文就是因為“黑貓爺爺”退休了。如今,“黑貓爺爺”仍堅持創作,他覺得,自己從沒為境遇所困,創作就是生命的動力,“我很忙,每天都在創作,沒有停下過。外麵的世界是有限的,我的世界卻是無限的。” 時光縱然凜冽,一顆豁達的心還是能給人間平添一抹暖色。
【適用話題】藝術家的風骨;大器晚成;胸懷;得失……
你可能沒有辦法了解我的感動,因為說華語這件事情,在這片中國大地上,你就好像是在花圃中看到花卉一樣,一切來的是那麼想當然。可是在馬來西亞,我們就好像在沙漠中的一小片綠洲,我們能夠做的,就隻能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斷用我們的心血去澆灌,去扶持那麼一朵小小的,竟然到今天還存活著的,叫做華教的奇葩!
——胡漸彪
如果不是《超級演說家》這個節目,如果不是一位叫胡漸彪的馬來西亞華人參賽者,大多數人都不會知道,說中國話在另一個國家要經曆幾多艱辛。1840年鴉片戰爭後,大量華人逃往東南亞地區,其中就包括馬來西亞。與印尼、新加坡不同,馬來西亞華人一直堅持母語教育,卻受到政府阻撓。20世紀60年代,大馬政府規定:隻有以馬來語為教學語的學校才能獲得政府津貼,於是許多中文中學紛紛改製。這時,以林連玉為代表的華人明確提出:學習母語是每個民族的天賦人權,即使不要一分錢津貼,也要辦獨立中學!正因為眾誌成城,今天的馬來西亞才有華人自己的教育體係 ——“華教”。胡漸彪難以忘懷第一次到中國時,聽到周圍的華語鼎沸,自己內心的興奮與激動,“我是想借助這個平台,和各位與我同宗同種同族的中國人,分享馬來西亞華教這個我們一直引以為豪的體係,同時希望在我講完之後,能夠獲取大家的一點點掌聲,不是給我,是給馬來西亞我們那幾代人,那些為華教,一直奉獻一直犧牲的一代又一代華教鬥士們!”
【適用話題】漢語的魅力;文化的力量;堅持;經曆……
二十幾歲是左右一生的時期,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必須要找到自己的原點,而且也應該能夠找到自己的原點,他們非常年輕非常有活力,從原點出發應該會走到很遠的地方。
——安藤忠雄
被譽為“沒文化的日本鬼才”的著名建築家安藤忠雄談及年輕時艱辛奮鬥的經曆時,說了上麵這段話。安藤忠雄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建築家。他年少時家境貧困,童年在木工作坊度過,15歲與木匠師傅合力擴建了自家房子,16歲成為職業拳擊手,20歲下決心要自學建築,21歲將自己全部的積蓄做旅費,完成了歐洲的第一次旅行,學習名家建築,回國後他從實踐中學習,憑著對建築的一腔熱愛和堅強的意誌力,從微不足道的小設計出發,懷抱著“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的信念,闖過重重困難,在1979年,終於獲得日本國內最權威的建築獎“日本建築學會賞”。成名之後的安藤開始涉足大規模的公共建築,海外建築設計工作也開始增加,他被各種大獎包圍,其中就包括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建築獎。不過,安藤忠雄並沒有心安理得地沉浸在功成名就的喜悅中,他用“連戰連敗”四個字來形容自己的建築生涯。在自傳中,他寫道:“我的人生經曆中找不到可以稱為卓越的藝術資質,隻有與生俱來的麵對嚴酷現實,絕不放棄、堅強活下去的韌性。”也許就是這樣自省的精神,始終堅持自己的建築夢想,他才能從當年的無人問津,一路走到現在的享譽全球。
【適用話題】創造力;夢想與堅持;人生的逆襲;自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