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出生於民國年間,那時袁世凱屈服日本,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爺爺家裏有4個孩子,他排行老三,上麵是兩個姐姐,下麵還有一個弟弟,不過印象中,我從來沒有見過爺爺的兩個姐姐,也就是我的姑奶奶。那時的中國,處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到處炮火連天,他們一方麵忍受著饑餓,另一方麵還要躲避戰爭的傷害。
戰爭爆發了,日本人殺過來了,那一年爺爺16歲,到了娶妻的年紀,那時男子滿16歲,女子滿14歲就可以結婚,第二年生下了大伯。聽爺爺說,日本人來過我們村,那天爺爺在田裏耕作,天空灰蒙蒙的,翻滾的塵土嗆得人直咳嗽,爺爺小心地四處張望著。突然幾聲槍聲傳來,爺爺警覺地彎下腰捂著帽子,迅速扔下鐵鍬,一溜煙竄到了小溝裏,渾身哆嗦著,頭上的破氈帽顫巍巍地晃動著。一群日本人說著聽不懂的鳥語,隻聽耳邊傳來靴子踏地的聲音,“砰、嘣”爺爺打了一個寒噤,帽子“嗖”的一聲飛了出去,“bakayaro(八格牙路)”爺爺嚇得舉起了手來,瘦弱的身軀晃動著,日本人瞄了一眼爺爺,哈哈大笑起來。
爺爺穿得很是單薄,個子矮矮的,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日本人朝爺爺壞笑著,嘴裏嘀咕著什麼,伸出一隻手指輕輕一勾,爺爺就哆哆嗦嗦地跟上了他們。後來,爺爺被領到了一個馬廄,原來是讓他喂馬啊。那時村子裏的人基本上都跑光了,爺爺憑借自己的憨厚和勤懇,才保住了一條命。
接連不斷的戰爭,到處流離失所,橫屍遍野,人人奮起,加入抗日戰爭的潮流中,那一年爺爺22歲,爺爺想投入到抗日的滾滾洪流之中,可自己的妻子再次懷孕,由於營養不良,加上受驚過度,那時的條件不好,女人生孩子隻能靠命。命運似乎沒有垂憐爺爺,妻子難產,一屍兩命,看著身邊的兒子,才五歲,爺爺悲痛欲絕。來不及悲傷,帶著兒子逃也似地離開了村子,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跟著爺爺一起走的,還有二爺爺,那時二爺爺也才14歲。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實行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掃蕩,那些年,爺爺他們一路逃一路乞討,忍饑挨餓總算保住了性命。後來,終於等到了日本宣布投降,爺爺他們也輾轉到了城市,和二爺爺一起開了一個小粥店,生活開始安頓了下來。這個小粥店是臨時搭建的一個小蓬蓬,上麵幾片零碎的布遮住,幾塊石頭砌成的鍋灶,柴火都是從各處撿過來的。每天他們天不亮就起來,淘米、加水、燒火,不一會熱氣騰騰的粥就煮好了,香飄四溢。每天忙到很晚才打烊,如果粥賣完了就喝些白開水、啃窩窩頭,有時隻剩下一點點,沒人買了,爺爺會再加些水,燒開後爺三個每人喝一口,解解饞。
由於戰爭的破壞,城市的斷牆殘瓦勉強得以蔽日,白天他們經營小粥店,晚上就回到大宅子去睡覺,沒有鋪蓋就躲在牆角,用草墩子當床,衣服當被子,蜷縮著睡下。日子雖然貧苦,可總算迎來了和平,爺爺那時很滿足。由於戰爭的影響,爺爺與自己的兩位姐姐走散了,期間父母也離開了,隻剩下爺爺他們三個了。那時的爺爺並沒有再娶的打算,就想著給二爺爺討個老婆,自己帶著孩子平安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