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世尊說到這裏,便明白地告訴大眾說:‘這就是過去生中的蓮華色比丘尼,她的所願所求,所作所為,都在今生感到了應得的果報。’
在釋迦世尊的時代,有個叫做得叉屍羅城的城內,有一個很有名望的長者(紳士)結婚不到一年,他的太太便為他生了一個女孩子。
這個女孩,與眾不同,她的身相是一般女孩所沒有的:一生下來,就可看到她的皮膚細膩滑嫩得像新開的蓮花花瓣,她的膚色,透明澄澈得像一層薄膜蓋在她那粉嫩紅潤的身上,初看上去,真像是一朵剛從天池中出水盛開的優缽羅華;她的身體,在冰清玉潔之中,還射出一種金黃色的光彩;她的眼睛是紺青色的;最難得的,從她生下之後,即能於身上自然散發出一種奇異的香氣,芬芳馥鬱,如同蓮花。
這種奇跡,雖在當時印度,也是很少見聞的。因此,在不多幾天之中,由傳聞而來訪見的,就有很多人了。特別是她家的親戚朋友,也都因為她的身相的奇跡,而分享到一分殊勝的榮耀。
在印度的當時,凡是新生的孩子,過了三七二十一天,必須大邀親友鄰裏,集會慶祝,那便是很隆重的命名典禮。很自然的,因這女孩的身相,金黃的光彩如蓮華蕊,紺青的眼睛如蓮花葉,白淨透紅的皮膚如蓮華瓣,散發的香氣如蓮花味。於是她的芳名就被大家決定,叫做‘蓮華色’了。
漸漸地,蓮華色已在長大了。印度的女人,發育得很早,十歲左右的女孩子,已是長得非常成熟了。蓮華色的美名,既已四播,前來求婚的,當然很多,終於她在各種因緣的安排下,嫁給了本城另外一位長者的兒子。這是一樁門當戶對的親事。
不久,蓮華色的父親,因病去世了,留下她的母親一人,在家裏寂寞地守寡。適巧,蓮華色出嫁以來,已經懷了孕,並且快要生產了;印度的風俗,女子生產,都要回到娘家去臨盆。於是她與她的丈夫,便回到了她的娘家,陪伴著新寡而尚年輕的母親,等待著嬰兒的出世。
不久,蓮華色生產了,那是一個女孩,相貌也有點像蓮華色,所以很高興。
然而,不幸的醜事,竟又被蓮華色在偶然的機會中撞見了;她看見她的丈夫正與她的寡婦母親,親親熱熱地睡在一起。顯然地,那已不像是嶽母女婿的關係了,她的母親已經分享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也已占有了她的母親。
此時,蓮華色的內心,是恨、是怒、是怨、是愁、是感恩、是痛苦,百感交集。她敬愛她的母親,也敬愛她的丈夫,但是,她所愛的人,都在背著她做了使她無法忍受的醜事。以她的心意,真想闖進母親的房去,將那無恥的男女,雙雙捉住;
然而,她能了解她母親的寡居生活,對於年輕喪夫的母親,她是非常同情;也能了解她丈夫的需要,當她在產前產後的一段時日之中,使她未能履行妻子的義務。所以,她的母親與丈夫的相誘成奸,她既感到極度的厭惡,但也覺得那是值得同情的一對,因此,她作了自我犧牲的決定,為了成全她的母親,她隻有棄家出走了。
不過她仍希望她的丈夫,能夠明白她要出走的動機。等她的丈夫走出她母親的房間之後,她便忿怒地抱起剛生不久的女嬰,扔給她的丈夫,並且教訓他說:‘你這個畜生不如的無賴漢,既然無長無少,如今,你的女兒在這裏,也拿去發泄你的獸-欲吧!’
做了錯事的人,總是心慌意亂的,她的丈夫在慌張失措之際,並未接住那個女嬰,致使女嬰的後腦部,撞在一橛木塊上,破了皮,流了血。母愛的天性,雖使她將這情景深深地留在記憶中,當時那忿怒的情緒,卻不得不使她毅然不顧地奔出了家門。
現在的蓮花色,已是一個無家可歸的苦命女人了,離了母親的家,自也不願再去丈夫的家。她想:她既決心出走,就該走得遠些,離開她的家鄉得叉屍羅城,到遠方去另謀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