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釣遇風巧應對(2 / 2)

二、因風製釣,巧妙應對。起風的時候,釣者要善於根據風向判斷下風區位和避風區位,這兩處地方最大的區別就是一處避風一處不避風。釣下風區是有風時候最好的選擇。下風區不避風,在此垂釣是有講究的。有兩種方法可取:一種是迎風直上頂風而釣(3月23日那位老釣手就是用這樣的方法的,直接甩大鞭頂風作釣,雖然用的是長竿,但采取的傳統釣法,並不妨礙拋竿與觀漂),采取這種方法,所在釣位最好是水位較深的灣子裏;另一種方法是在下風區釣順風,釣者可背對風向,側身斜對水麵,不正麵拋竿,順風斜拋出去。采用這樣的方法,下風區多是水位較淺的灣子裏,釣位適合選擇水位相對比灣子最裏麵水邊深一點的地方。3月27日那天老王釣友就是采取這樣的方法。

釣順風區。這裏所說的順風區指的是避風灣子,這樣的山灣在山區水庫裏隨處可見。值得注意的是,最好找較小的山灣,山灣如果太大了,也會無濟於事的。麵積小的山灣,風浪相對來講要小一些,魚在此躲藏的幾率要高於那些水聲嘩嘩的大山灣處。3月27日那一天,當風浪襲來的時候,我從坐北朝南的灣子裏換位到坐南朝北的灣子裏,因山崗的阻攔,這裏很避風,效果也很不錯,釣獲僅次於老王。在避風區垂釣,最有利的時候,是當風力達到4級以上時,下風區處簡直就是驚濤駭浪,甚至水底都被翻動了,渾濁不堪,一般情況下,魚不會在此的,更不用說釣魚了,而避風區就大為不同了。

三、及時調整,靈活變通。當風起浪湧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調整正在使用的釣組。如果正在使用的是懸墜釣法,尤其要重新調整浮漂,此時宜換用穩定性好,浮力較大,特別醒目,抗風力強的浮漂。如用的是小號浮漂最好換上大號的,已經使用大號的可以通過增加鉛皮來重新調整,如不更換浮漂則可以采取增加釣目的辦法來應對。風力超過5級時,建議棄釣。同時在風中觀察浮漂,也是要注意的,集中注意力,準確捕捉浮漂的真實動作,一般來講有魚吃食時浮漂的動作與被風幹擾的動作還是不一樣的:魚吃食浮漂下沉時那一瞬間速度稍快,整個下沉時間相對稍慢;而風幹擾時,浮漂隨波浪上下跳躍,時間較短,一升一降,有節奏感,判斷是否有魚吃食可以等浮漂下沉後再稍等一會兒再提竿。再就是要調整線組,如果原來的是細線小鉤,最好要適當改用為粗線大鉤,重鉛墜,傳統釣法最好。線組過細,很容易被風浪帶走,拋竿時也很難準確定位。

除此以外,重新更換釣竿也是應對風浪的重要一環。頂風釣的時候用短竿較好,3月23日那位老釣友用長竿甩大鞭效果雖然很好,但是拋竿還是很困難,要消耗大量的體力;3月27日那天老王最後使用3.6米短竿在下風區釣順風,不僅收獲好,而且輕鬆方便。如果是順風釣,用長點的竿比較好,原因是四周水聲嘩嘩,魚可能會往深水區撤離,此時釣遠一點效果要好些。但總的感覺短竿有利些,主要很方便拋竿。總之,釣者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靈活變通。

四、適時換位,追擊魚蹤。風動水動,水動魚動,魚動人動。起風的時候,因風的作用,會對水溫的變化有或多或少影響,特別是淺水區域,影響較大。更重要的是,前麵已經說過,有風的時候,水體溶氧充足,食料也豐富,尤其是下風區。不僅如此,春季魚本來就比較活躍,活動範圍大,一天之中絕對不會在某一處長時間地停留,特別是在有風的時候。魚在動,人也要動,不可以死守某處,要主動出擊,尋找魚蹤。3月27日老王釣友的成功戰例,充分說明了,追擊魚蹤找魚釣的策略是正確的,如果他仍在原釣位上繼續,絕對不會有後來的驚喜。同樣我們如果也死守不變的話,後果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五、活用釣餌,輕裝上陣。有風的時候,每一環節都對釣魚有影響,其中釣餌的使用也是不可忽視的一方麵,見機行事,更換釣餌也是應對風浪時不可忽視的細節。至於用什麼餌來釣魚並不重要,如果找對了位子,我個人感覺釣餌換與不換無所謂,可以說是葷素皆宜,但考慮到拋投方便,釣餌還是要做一些調整的:如果用的是商品餌料,最好使用搓餌垂釣,餌團稍大稍硬些較好,既便於拋竿,在水中又不易掉落;如果甩大鞭,因風的阻力大,拋投用力也大,使用蚯蚓做釣餌較好。至於做底窩與否,我個人認為,有風的時候,可以不做,因為一旦你選擇了在下風區域釣魚的話,風已經將大量的水麵微生物帶到了下方水域了,魚已經來了,無需誘魚,可以直接作釣。如果有幸碰到了魚群進窩,用什麼釣,魚都會瘋搶的。老王釣友那天就是在沒有做誘窩的情況下,直接掛餌作釣,大鯽小鯽連連得手,應接不暇,效果就相當不錯。如果一定要做窩,最好是在沒有換位前事先做好,建議少量、稍硬、粗糙點,以便準確拋投。

此外,在風中垂釣,多有不便,如果要換動釣位是比較麻煩的。建議將一開始的釣位確定為固定不變的根據地,當風浪襲來時,可留下輜重武器,輕裝上陣,快速換位,有的放矢,靈活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