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認了個爺爺(1 / 2)

在cq省偏遠的一個小山村裏,有一個破落的小廟,廟裏住著一位很老很老的老和尚和一位小和尚。老和尚沒有法號,似乎從村裏的人記事起這老和尚就已經存在了,隻有個別老人依稀記得這位老和尚是在自己很小的時候來的。小和尚叫佛緣,是老和尚收養的一名孤兒,老和尚覺得他與佛有緣,因此取名佛緣。

這天老和尚坐在破廟的門檻邊上,雙眼迷離的望著漸漸落山的夕陽,顯得無限的落寞與傷感。小和尚正準備出去挑水,在這裏不像大城市一樣,有自來水啊什麼的,什麼都得自己動手,挑水就是小和尚每天的必修課。老和尚叫住了小和尚。

“佛緣,今天不用挑水了,你過來,師父有話要和你說。”老和尚的語音透著一股慈祥。

小和尚跑了過來,坐在老和尚的旁邊。

“佛緣啊,和師父在一起已經十五個年頭了吧,都長成大小夥子了。”老和尚輕輕的撫mo著小和尚的腦袋。

小和尚望著師父,覺得師父今天的舉動非常奇怪,雖然以前師父也很關愛自己,但從未像今天這樣。

老和尚輕輕撫mo著小和尚的腦袋繼續說道:“佛緣啊,師父的大限將到了,以後的生活就隻能靠你自己了。”

小和尚看著師父骨瘦如柴的身體,心中一陣酸楚,兩行淚水在眼眶打轉了半天終究滾落出來。“師父怎麼會死呢,師父騙人。師父還要教佛緣功夫呢,還要吃佛緣做的菜呢,還要......”小和尚一陣哽咽,說到後來,說的什麼連自己也不知道了。

老和尚輕輕的拍著小和尚的背,就像一個慈祥的老父親,“誰人能不死呢?師父又不是老妖精。軀體不過是一副皮囊罷了,師父都活了一百多歲了,如今能駕鶴西去,你該為師父高興才是啊,怎麼如此哭哭啼啼的呢。”

小和尚覺得師父的話有道理,因為師父的話總是有道理,可是還是止不住的悲傷。

“佛緣啊,師父修行一生,到如今卻連自己也未能度化,實是生平一大憾事。師父的一生都浪費在了這個小山溝裏,如今才算參透,這佛修與不修,並不在於出家與不出家,而在於人的心中有沒有佛。等師父西去之後,你就出去闖闖吧,不必把自己浪費在這小山溝裏了。虔心拜佛,禮佛,隻是一種手段而已,其實,隻要心中有佛,什麼手段都是一樣的。望你在外能有所成就,能度化更多的世人,也算是替師父完成一個未了的心願。”

小和尚已經哭成了淚人,也不知老和尚的話是否聽進去了,隻管頻頻點頭。

老和尚揮袖給小和尚擦了擦臉上的淚水,繼續說道:“既要入塵世,這僧人自是不必再當了,但你任需時時懷著仁慈之心,不要丟了心中的佛。”

小和尚還是隻管點頭。

“入了塵世總得要有個名字的,你是師父撿回來的孤兒,師父也不知道你原本姓什麼,師父俗家姓李,你就隨著師傅一個姓好了,既入了塵世,這名字就取作‘李塵’好吧。”老和尚臉上難得的露出了幾分笑意。

“嗯。”小和尚克製住心中的悲傷,輕輕應了一聲。

“還有師父教你的功夫是用來強身健體的,不要自恃有些功夫就任意妄為......”

半個月後,老和尚圓寂,小和尚也就是李塵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把老和尚葬了,按照老和尚的吩咐他和鄉親們一一道別之後踏上了通往繁華都市的道路。

到了城市的李塵生活並沒有他憧憬的那麼美好,城市的生活很新奇,但是他什麼都不會,有時候甚至隻能靠乞討來勉強度日。

一次碰巧的機會,終於讓李塵找到了一份早點攤打雜的活計。攤主是位40多歲的女人,那天早上看到李塵眼巴巴的盯著攤位前麵的包子,看看他那一身好像三個月沒洗的衣服,一看就是沒錢的主。看著李塵能被一陣風吹倒的身體,女人頓起了憐憫之心,免費給了李塵一籠包子。

早點攤就是忙早上那一段時間,女人自己有些忙不過來,看李塵也不像有工作的樣子,再說也沒工廠要這麼小的孩子啊。於是就邀請李塵留下來幫忙,李晨正愁怎麼生活下去呢,有這好事,當然欣然答應下來。於是李塵就這樣留在了早點攤。

這天早上李塵正忙的手忙腳亂,突然看到攤位前站著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正眼巴巴的盯著包子咽口水呢。這不是不久前的自己嗎?李塵用塑料袋裝個幾個包子遞給小女孩,小女孩接過塑料袋飛也似的跑不見了,就像怕李塵反悔要把包子搶回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