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弦子們對零食袋裏的變形金剛卡、卡通人物卡、喜羊羊卡等各類卡都很喜歡的啟發,讀書卡應運而生。說是卡。還不如說是一張張獨特的紙片,紙片從孩子們中來,也由他們自己設計。造型、色彩、格式、欄目等等都由孩子們自己來考慮。於是,心形的、楓葉形的、水母形的、球形的各式各樣的讀書卡誕生了,我不得不佩服孩子們的想象力。一時間,讀書卡成了班級裏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開學初。每個孩子帶來兩本書建成了圖書角,因此,他們的讀書魔力卡上儲書欄目下,有了相應的書名和兩顆大大的鮮紅的五角星。後來。隔三差五孩子們手頭有了好書,就會添加到圖書角裏,他們的魔力卡上也會多上一顆紅五星。每每這時,添書的孩子會因此而感到無比的自豪,別的孩子也挺羨慕。
那一次。宣樹清樂顛顛地拿著讀完的書來找我敲閱讀星。我接過他手中的書——《敢死隊》,再打開內容一看。是時下“流行”的日本動畫片的翻版。旁邊很多同學等著看我如何評判,我看看宣樹清,笑笑,他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抿著嘴哈著腰,紅五星印章快要敲下的一瞬間,我讓它的一邊稍稍翹起了一點點,半個紅五星出現在魔力卡上,周圍同學一陣哄笑,宣樹清自己也忍不住笑了,拿了魔力卡“哧溜”一下回到位置上。
半個紅五星不僅給同學提了個醒,要讀有益的書,也提醒我,把好圖書角書源這一關。
再次給學生敲魔力卡上儲書欄目的紅五星章時。我就注意用不同的星數來引導學生的閱讀品位。譬如同樣都是一本書,曹文軒的兒童文學可以拿到四顆星,而畫麵很多文字很少的童話書,我隻會給兩顆星(畢竟是五年級的學生了。應該以文字為主,作些適度的深度閱讀)。經過幾次的運作,學生學會了選擇有品位的書來充實自己。
由於魔力卡星數的調度,無形之中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即學生選好書讀,讀好文章,不走彎路甚至錯路,從而更快更準確地為學生的言語底蘊把好關打好底色。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依然借助魔力卡。添加相應的功能欄目。如果做相應的好詞好句的摘抄,閱讀的星數可以因此增加一顆:摘錄好的片段,可以再增一星;再上一個層次,能寫寫感想或根據某個段落仿寫的增三星。如果三種情況同時有,星數可以疊加,一次得六顆星。
學生熱情高漲。你追我趕。
每周二的那節閱讀課非常熱鬧。因為那節課。孩子們是要交流讀書筆記和魔力卡的星數的。
每月一次的讀書魔力卡的展示評比,成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前一天的晚上。孩子們都會將自己的魔力卡壓平又壓平。第二天一大早,四十一張魔力卡整整齊齊地展示在博古架前的桌子上,孩子們井然有序地流動著觀看,還不時發出“噴嘖”的讚歎聲。接著就是大家推舉出十名同學,給所有的魔力卡外形設計打星數,合計魔力卡原有的總星數。這就成了魔力卡主人的總星數了。前十強誕生了,掌聲中他們站到了美麗的博古架前,窗前溜進的陽光快樂地灑在他們臉上……
這一切,看在我的眼裏,喜在我的心裏。我明白,魔力卡的魔力還不僅僅是上述的這些。還可以有更多。譬如考評學生閱讀時是否注意到了愛護書本,使用書簽而不折書頁等等。我想,隻要動用思考的大腦,魔力卡將會魔力無邊。
看著滿滿一博古架的書籍,回想孩子們閱讀的情景。我拿起一張自備的讀書魔力卡,走向了我的閱讀世界,我要與孩子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