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兒童的文學生活(1 / 1)

策劃人語

兒童應該有兒童的生活。

兒童的生活應該自然而多彩。

文學幾乎是兒童的同義語,文學生活必然是兒童生活的應有之義與本色狀態。

文學是心靈的歌唱,文學生活就是精神生活。海德格爾說:“真正的藝術體驗,是在物理時問中,逐步拋棄物理時間的精神運動。”兒童的身體與精神在一同成長。身體需要健康,精神需要豐富,文學生活正是指向兒童的精神成長。聖潔、詩意、純粹,這些看似縹緲的體驗在文學中誕生並永恒。

文學生活當然離不開文學閱讀。當文學閱讀成為兒童生活的一種需要,成為兒童生活的一種狀態,成為兒童生活中的一個朋友,甚至成為“我”的重要組成,那麼,它就成了生活的一種麵貌,成了生活的本身。

文學生活又不僅僅指文學閱讀與創造的行為,還蘊涵著更為深刻的內涵。兒童文學是快樂文學,是遊戲文學,是審美文學。優秀的兒童文學所張揚的人的自由獨立、審美愉悅、遊戲精神、人格奠基等等,構成了文學生活的核心要義。

文學生活的倡導還帶有鮮明的現實意義。目前的兒童生活嚴重傾向於功利化、粗鄙化、成人化,童年意義一再誤讀,童年境遇正在失範,童年文化遭到扭曲。文學生活正是對童年生態遮蔽的一種抵製和對童年消逝的勉力挽救。

需要強調的是,兒童的文學生活並非隻屬於兒童,作為兒童的同路人——教師、父母,以及一切都有赤子之心的成年人,在生活的多棱鏡中,都應該有一個麵屬於兒童的文學生活。這既是獲得與童年對話的一個密碼,也是為自身完善積累的一種資源。

這種兒童的文學生活如何成為可能?我們從理論與實踐兩個角度展開討論。實踐篇從文學閱讀、文學創造、遊戲生活三個視角介紹了兒童文學生活建設的個案,既有學校層麵的經驗,也有班級單位的嚐試。全都並非遙不可及,關鍵在於認識到位,用心地踐行與不懈地堅持。最後,旅德作家、德國電視二台製片人程瑋的短文為我們形象地描述了德國學生文學閱讀的一種麵貌,相信會給我們帶來有益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