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夫還是常用的那一個,喚作楊三。
她坐上馬車,楊三恭敬的問,“郡主去哪裏?”
楊三初時的態度卻未有此時恭敬,大抵是得了高管事的教誨,不敢再以下犯上。
她沒有看他,直接道聲,“先去錦衣坊吧!”
楊三應聲稱是。
錦衣坊屬城南,同萬林書院不過相隔兩道街的距離。
可她要去萬林書院,再著女裝,怕是不得那些講師的喜歡,索性換了男裝,況且她也覺得男裝出門最是自然。
隻是她的身量長了,往日的衣裳並不合身,她雖然不大有錢,但一件好布料的衣裳還是有的。
等到了錦衣坊,錦衣坊守門的廝迎了上來,僅看一眼,便熱絡的喚了一身郡主,大抵隻因看見了她這一雙絕無僅有的紫眸。
這紫眸,倒是成了最證明她身份的物事。
錦衣坊門前支著兩根大紅柱子,門庭上方的招牌是溜邊嵌金,漆黑的底板之上,燙金的三個大字“錦衣坊”,而在錦衣坊的右下角,則是蓋著一紅章,相隔甚遠那紅章看不真切,可長樂府上下都知道,那紅章是第一任閩國主的私印。
而自那時起,錦衣坊便水漲船高,自此成為閩國貴人爭相訂私服之所在,自然,除卻閩國主的私印,也虧著這坊中的裁縫一番好手藝,人人之服皆有不同,既免了撞衫的尷尬,也顯得裁縫技術嫻熟高,常人輕易無法比得。
她還是葉嘉寧時,除了宮裝,所有私服都是出自錦衣坊之手。
她略微點頭,便隨著廝走進錦衣坊。
錦衣坊不接待平民百姓,不是因為平民百姓的錢不多,而是要保證閩國貴族的身份無可替代。
錦衣坊分上下兩層,第一層是三品以上官員的家眷允進,而越過那層木梯,便隻有皇親國戚方能進。
她雖是以伶人親封的郡主,可她卻並非是伶籍,雖然所封甚為草率,但也是聖上親封的郡主,錦衣坊便沒有絲毫頂撞之處,這便是錦衣坊最會做人的地方了。
畢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他們秉承的是既要有骨氣又不要得罪達官貴人的觀念,自然這種觀念十分難以捉摸,但還是靠他們慢慢摸索出來了。
廝直接將她領上了二樓。
木質樓梯保留了原本的木色,卻又十分光滑,走上去很是穩固,她足尖輕點,卻是不出一絲聲響。
廝臉上的笑多一分諂媚,少一分慢待,拿捏的剛剛好。
她站上第二層樓,樓上的衣裳樣板都平平整整的掛在那裏,等著貴人挑選,又或者貴人並無喜歡的樣式,便讓裁縫量了尺寸,重新打板幾個樣衣,等貴人真正歡喜了,才著手製作。
可惜今日,她並無這樣的時間浪費,索性挑起這些衣裳樣板來。
錦衣坊的二樓分東西兩麵,一麵是女子裝束,一麵是男子裝束。
但其實,到這錦衣坊來的多是女客,男子一般不愛這些,沒得請家眷過來或者是吩咐家仆,因此,在這錦衣坊中倒很少見到男客,她再挑選起來便自在的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