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微博時代的報紙發展
傳媒時代
作者:陳顯鋒
【摘要】隨著微博的迅速發展,其傳播優勢日益顯現,影響力日益提高,也極大地影響著傳統媒體的新聞製作與傳播方式,給報紙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帶來新的挑戰。本文在分析微博信息傳播特點的基礎上,總結微博帶來的負麵效應,指出報紙應充分借助微博的優勢,促進報紙這一傳統媒體發展。
【關鍵詞】微博 信息傳播 報紙新聞 融合
網絡普及前,人們守著報紙、電視看新聞;網絡時代,人們坐在電腦前,點擊瀏覽網絡新聞;如今,更多人坐在電腦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微博,看看網民們在說什麼。140字的微博使個人魅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現,想說什麼、想看什麼,全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呈現,個人成為信息來源及傳播的主導者。微博在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的同時也正在改變著信息傳播方式,幾乎一夜之間我們就進入了“微博時代”。
隨著微博的迅速發展,其傳播優勢日益顯現,影響力日益提高,也極大地影響著傳統媒體的新聞製作與傳播方式,給報紙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帶來新的挑戰。“微博時代”報紙如何才能發揮自身優勢,應對微博的衝擊與挑戰,把這一傳統媒體做大做強呢?
一、微博及其信息傳播特點
所謂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種可以即時發布消息的類似博客的係統,網民可以通過Web網頁、客戶端、手機短信、手機上網、綁定IM(gtalk、MSN、QQ、skype)工具、電子郵件插件等方式來實時發布簡短消息,並且它支持用戶傳播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微博具有內容簡短、發布便捷、傳播迅速、現場感強、互動性好等信息傳播特點。
內容簡短。微博一般允許發布140個字符之內,由於受發布字數的限製,使網民在編輯消息時不用經過太多的深加工,而直接將所見所聞所想以短消息的形式加工出來,在忙碌的現代社會,這種表達方式也更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
發布便捷。微博的信息發布整合了多種平台,網民通過隨身攜帶的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與網絡聯通,發布微博信息,另外,網民可以將一條信息同步發布在其他關聯的微博網站上,微博使每個人都能成為新聞的報道者。
傳播迅速。微博的傳播不需要采訪、編輯、審核、發版等環節,當一個新聞事件發生後,網民通過網絡和手機等終端幾分鍾,甚至幾秒鍾內就能將新聞事件播發出去,發布信息的時效性大為提高。此外,微博擁有龐大的用戶群,一條信息一旦得到關注,會通過網民之間的不斷轉發、回複等形式得到迅速地傳播。
現場感強。除了文字內容外,微博提供圖片、音頻、視頻上傳,使得微博在進行突發性事件報道時,新聞現場感極強,類似於新聞直播。同時,微博能夠發揮廣大網民的力量,使每一個網民都能成為突發事件的現場記者,利用便捷的發布工具,迅速、及時地對突發事件進行“現場報道”。
互動性好。微博一經發表,被感興趣的網民看到後,就可能引發大量的轉帖和評論,把某一事件變成關注焦點。另外,微博的互動性好還表現在尋求事實真相上,一個信息源曝出某個事件的冰山一角,熱心的網民就會充分發揮力量,補充事件的其他有關信息,使事件的真相不斷顯現。
二、微博的負麵效應
每種媒介都各有優劣,微博相較於傳統媒體來說,可能會導致信息不完整、信息泛濫、信息虛假等,也有著不可忽視的負麵效應。
微博易導致信息不完整。微博字數被限製在140字以內,加上網民文化水平良莠不齊,使得不少微博內容缺乏推敲,邏輯性不強,內容鬆散,在細節或關鍵環節上往往出現偏差,不能有效傳達準確信息。再加上一條信息往往需要經過網民多次發布才可完成,這其中,既包括一位網民多次的發布,也包括多位網民的發布,特別是遇到突發事件或重大事件時,一位網民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將事件完整地表述出來,這時就會出現多位網民從各自的角度去傳達信息。由於各自所處的角度和掌握的信息不同,部分網民容易在信息傳播中犯“盲人摸象”的錯誤。同時,微博快速更新的信息,造成了信息的極度“超載”,如果想要在其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進而整合出事件的全貌,無異於大海撈針,不利於網民全麵深入認識某個事件或問題。
微博易導致信息泛濫。由於網民可以更加簡短、快速、隨意、隨性地發布信息,使得微博信息魚龍混雜,重複與過載相當嚴重,甚至混亂不堪,微博幾乎變成了彙聚各類信息的垃圾場,《魔鬼經濟學》的作者史蒂芬·列維特說:“在微博中,有價值的信息占到的比例僅為4%左右。”人們被淹沒在龐大的信息海洋中,信息的泛濫使得網民產生疲勞感與無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