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屏世界
作者:陳蕾
【摘要】《榮譽殿堂》是CCTV5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創辦的大型演播室現場欄目,播出後獲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受到了大批非體育迷的關注。本文從《榮譽殿堂》的設計理念,節目內容等方麵分析其主要特點及其對於體育專題節目大眾化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榮譽殿堂》特色問題
近年來, 在如何將專業性和大眾化相結合來擴大收視群的問題上,CCTV5在一批欄目中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有益探索。2008奧運年,作為東道主電視機構, CCTV開辦了一係列奧運專題節目,力圖全景式展現奧運會的盛況,《榮譽殿堂》就是其中之一。該節目以“訪談+資訊”的方式呈現,邀請嘉賓(嘉賓多為當天取得好成績或引起關注的運動員)參加,通過輕鬆幽默的采訪以及與觀眾的互動增加節目的生動性。節目突出“參與奧運會就是榮譽”的理念,以“一起加入榮譽殿堂”為口號,以運動員為核心,展現奧運人物的故事,激發愛國精神。節目將受眾定位於普通觀眾,強調即使是非體育迷也能在節目中獲得樂趣,努力打造普通觀眾和奧運參與者的交流舞台。
一、《榮譽殿堂》的節目特色
(一)“不唯金牌論”的節目意識
從1984年中國開始全麵報道奧運會至今,媒體在對奧運會的報道中長期存在 “唯金牌論”的傾向,將某一賽事的報道,僅僅集中到對某一個優勢項目和某一個著名運動員的報道上,而對奪金希望不大的項目則采取一筆帶過甚至不報道的態度。
《榮譽殿堂》在創立之初就明確了“不唯金牌論”的節目意識,以“參與就是榮譽”為口號,讓觀眾認識到奧運會除了成績之外,還有參與的榮耀,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尊重等元素。節目將采訪對象擴大化,不僅邀請奧運冠軍參加,還邀請了中國女子佩劍隊,中國男子射箭隊等非金牌運動員加入,充分體現了體育“人人參與”的精神。這種改變是對體育節目的重要突破,當然也應該成為中國體育節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意識。
節目通過貫徹“不唯金牌論”的意識,引導觀眾正確看待成敗問題。比如在朱啟南獲得銀牌之後,當晚的節目主持人就做了一段《銀牌,你同樣是我們的驕傲》的開場白,而在劉翔退賽之後,節目組更是有意識地引導觀眾正確看待這一事件。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也能逐漸體會到奧運賽場上重要的是參與,拚搏的快感,是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
(二)褒獎式的節目理念
《榮譽殿堂》的製片人張斌曾表示,褒獎運動員是節目最早策劃時第一個清晰的概念,但這種褒獎不是物質的褒獎,而是一種情感的褒獎,一種與觀眾溝通的褒獎,一種長遠的公益形象的褒獎。①《榮譽殿堂》正是以此為出發點,為運動員提供了一個接受觀眾歡呼的舞台,同時精心為每一個到場運動員打造屬於他們的榮譽與禮物。
像跳水比賽一樣,《榮譽殿堂》的褒獎理念也分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兩部分。規定動作是節目每天都會呈現的固定框架,具體說來就是手模榮譽牆和《北京時刻》。手模的製作將奧運會裏的一些榮耀凝固了下來,而《北京時刻》則特意為運動員送上他們比賽時的照片,采用流水作業的方式,保證每天都能夠及時將照片送到運動員手中。手模榮譽牆和《北京時刻》以儀式化的方式定格了運動員的光輝時刻,為運動員永存這份榮耀。
自選動作是指節目依照每個運動員的特點為他們量身定做的褒獎禮物。比如在知道程菲喜歡水晶製品後,節目組送上了精心製作的水晶杯;在邀請運動員時也會全力邀請他們心中的偶像來到節目中,作為對運動員精神方麵的鼓勵。陳楚生是柔道選手佟文的偶像,在製作柔道隊節目的時候,節目組特意邀請了陳楚生前來演唱,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既達到了褒獎運動員的目的又取得了很好的收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