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廣播新聞要做到“短”\“精”\“簡”(2 / 2)

在廣播新聞采訪實踐中,會議占報道內容的篇幅最大,成為新聞的重頭戲。不少記者把會議寫成:“會議議程+領導人出席名單+領導人講話摘要”,這種模式,記者寫起來省心,編輯改起來放心,但聽眾不樂意收聽,甚至收聽了一半還會調台。廣東陽春電台就努力突破這種格局。該台2003年報道陽春市在做好報道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時,就根據會議提供的有關素材有選擇地報道一批紮根山區的老黨員、老村支書、老教師、老法官、老警察等的先進事跡,反映他們熱愛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績,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體現,在社會上產生強烈的反響。

三、不拘一格,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報道

1、采取形式多樣的報道方式報道新聞

電台新聞報道形式不斷翻新,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報道,才能吸引更多聽眾。記者要改過去用文字敘述的“灌輸”式報道新聞手法,學會采用訪談、現場采訪、特寫、記者來電等形式去報道會議召開、工作的進展、成果的取得等工作,讓群眾說出自己的心裏話,講出要報道的東西。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2008年報道汶川大地震時,在地震發生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就立即啟動報道應急機製,台長親自指揮,副台長飛赴一線,30多名記者先後急速抵達災區。在“中國之聲”推出直播特別節目“汶川緊急救援”、“經濟之聲”推出特別直播節目“抗震救災進行時”……這些報道時效快,繪聲繪色,使人身臨其境,與聽眾起到共呼吸,心連心的作用,受到聽眾的一致好評。

2、要突破模式,勇於創新,加強與媒體之間的合作

為了擴大影響,提高宣傳效果,電台也要走出去,加強與兄弟電台、電視、報紙和網絡的聯係合作,采用播發新聞短消息、新聞評論、新聞熱點話題討論等多種寫作方式和手法,發揮電台新聞的合力作用。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報道2008年奧運會時,就聯合全國140多家電台組成奧運廣播聯盟共同報道,一方麵依靠自身的廣播、電視、網絡、平麵媒體等多種傳播載體,另一方麵以開放的心態,廣泛與國內外媒體合作,打造多媒體、立體化綜合傳播平台,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多側麵、多形式、多品種、全時化地報道奧運會,為國人、乃至整個華語世界提供一場聽覺的奧運大餐。在2008年8月18日的比賽中,田徑運動員劉翔因傷退出比賽,這給曾對他寄予厚望的觀眾帶來了不小的遺憾。11點多,“中國之聲”第一時間播出劉翔因傷病退出比賽的消息,隨後連續播出聽眾表示理解、進行鼓勵的溫馨短信;實況轉播劉翔教練主持的傷情新聞發布會,並播發正麵引導的評論,比其他媒體反應迅速。隨後《聯播》、《報摘》播發了中央台短評《理解劉翔》,《夢圓北京》采訪運動醫學專家,介紹劉翔傷病的起因、病情影響、治療後恢複的效果等,使聽眾充分理解劉翔退出比賽的決定,體現了國家電台麵對突發事件的及時反應和報道的人文關懷。與此同時,中國廣播網論壇第一時間發布主題貼《劉翔因傷退賽 可惜!為他祝福!》,隨後,又發布了《劉翔,我想對你說》、《揭秘劉翔右腳傷勢根源》、《飛人劉翔退賽,我們怎麼看,我們怎麼辦?》等帖文,介紹了劉翔受傷的幕後資料,網民紛紛表示了對劉翔的理解和支持,網上宣傳效果突出。聲音廣播和網絡的立體輿論引導,使聽眾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我們在為因各種意外而沒能取得更好成績或不能參賽的運動員扼腕歎息的同時,更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同情和鼓勵。此外,電台也要借鑒電視、報紙或西方媒體的某些表現手法和寫作技巧。如報道新聞事件時,也要恰當地運用細節和人物對話,甚至加插一些趣味性的東西,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聽後回味無窮。

3、新聞的編排也要靈活多樣,不能固定一種模式

新聞編排要將群眾關心、感興趣的東西放在顯著的位置和時段播出,不能一味按領導職位高低去排列順序。一些省和市縣電台的新聞,不管領導下鄉兜一圈,還是形式上講幾句話,總是放在頭條,而一些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搶險救災、突發事件,往往沒有放在重要的位置和時段播出,群眾對此怨言比較多。因此,電台新聞一定要做到以人為本,及時安排重要位置和時段播出群眾關心的重大新聞事實,讓群眾了解其所盼、想知的新聞事實。2008年是多事之秋。這一年,我國經曆了年初的大雪災、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毒奶粉事件、神七上天等一係列的重大事件,在這些突發性事件和重大曆史事件麵前,我國的新聞媒體做到以人為本,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都將這些事件放在媒體的頭條和頭版位置,持續用大篇幅進行了綜合式的報道。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台)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