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廊回聲
作者:李醒嵐
【摘要】電影從黑白片進入到色彩片時代,銀幕影像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國內外大量優秀影視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電影的色彩創作取向已經從單一的客觀色彩運用向多元化的主觀色彩運用轉變。利用不拘一格的色彩創作,賦予電影色彩深刻的美學意義。作者在對各種風格的影片進行色彩美學風格分析的同時,探求電影的主流色彩美學創作理念,給予今後電影的色彩美學創作更多的創作空間。
【關鍵詞】新時期電影 色彩美學 風格
所謂色彩美學指的是通過色彩創作所表達出的超色彩或是超經驗的美學元素以及象征意義與情感表達。①國外對電影的色彩美學研究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研究體係,很多導演、電影專家提出了明確的電影色彩運用方案,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創作體係。在國內雖然理論研究不多,但很多人在實踐創作中探索色彩美學的藝術規律,並漸成趨勢。
一、色彩已成為國內外電影人創作的美學手段
自第一部彩色電影《浮華世界》開啟了世界電影熒幕的色彩時代以來,很長一段時間,色彩在電影創作中的作用僅僅是還原客觀事物。隨著對電影色彩研究的不斷深入,電影工作者逐漸發現除了寫實之外,色彩更具有獨特的造型與表意功能。②於是,便迎來了新時期電影的色彩美學創作時代。
中國電影人對電影的色彩美學研究還處於萌芽狀態,色彩風格大多數以大片的單色調為主,以張藝謀等為代表的中國第五代導演是中國電影色彩創作的先鋒。③如《黃土地》、《大紅燈籠高高掛》、《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影片。中國電影的色彩創作借鑒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藝術手法,色彩創作以單色調為主流。近些年,出現了在表現手法上學習歐美的電影作品,譬如寧浩導演的《瘋狂的賽車》在學習敘事形式的同時,在電影畫麵色彩創作上完全拋開了中國的傳統電影色彩理念,接受國外電影的色彩處理方式,以色彩混合使用為主,高度重視光與色彩的緊密聯係。
二、電影色彩美學創作風格的個案分析
1、國內單色調電影的色彩美學分析
縱觀我國電影發展曆程,中國“第五代導演”引領國產電影進入了真正的電影色彩美學時代。其中以張藝謀的“紅色電影”為最。
《大紅燈籠高高掛》最鮮明的色彩符號便是紅燈籠,而且影片中紅燈籠從不單個出現,這也使得影片從畫麵來看,總是一大片的紅色。並且出現紅燈籠的時候多為晚上,這也使得紅燈籠在黑夜中更為鮮明。
紅色的正麵含義有:吉祥、喜慶、熱烈等,這在四太太過門之際已經充分展示;然而紅色也有其負麵含義:壓迫、危險、恐怖、躁動。四太太進入陳府之後,一直處於一種躁動不安的狀態之中,微紅的環境色彩時刻表現著四太太的這種狀態。同時,陳老爺在家中的獨掌大權,女人們雖然私底下鬥爭的很厲害,然而卻一直處於一種被壓迫的狀態,紅色也恰好反映了這種壓迫感。最後三太太因為出軌而被殺,給人一種恐怖驚悚的感覺,紅色的負麵含義恰巧也表現了這一點。
從《紅高粱》開始,紅色就成為了張藝謀獨特的視覺符號,這種紅色情結一直貫穿於他後來的電影作品之中。張藝謀的紅色情結時而鮮豔熱烈,時而陰暗壓抑,這些情感與服裝、場景等色彩風格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寓意功能。
2、日韓唯美色調的色彩美學分析
在近一時期的電影創作中,日、韓唯美電影可以說是電影界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