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論摘編
作者:
黨刊如何借優勢尋發展
作為中國重要的主流媒體,黨刊在適應當前文化體製和新聞出版體製改革的前提下,保持其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就是充分發揮其先天優勢。
強化權威性。黨刊的權威源自辦刊人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對於各種報道都有嚴格的審稿程序,一旦有質疑,寧願放棄關注度,不能失信於讀者,這是黨刊必須堅守的。
突出工作指導性。作為黨的機關刊物,黨刊是各級黨組織連接基層黨和政府部門及社會各個方麵的紐帶和橋梁,是中央安排部署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因此,突出工作指導性才能體現黨刊的辦刊宗旨及其職能定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圍繞工作指導性開展的工作報道必須摒棄呆板說教的文風、千文一麵的程式化套路。
整合作者資源。黨刊的政治地位及其社會公信力對優秀作者頗具吸引力。黨刊背後的作者隊伍強大,無論身份還是知名度,都是其他刊物所不能相比的。黨刊應對既往作者和目標作者定期進行分類、梳理,在部門、欄目、編輯之間搭建起作者交換與共享的資源平台。
整合信息資源。黨刊搶占言論製高點,要利用自己在重大、全局性新聞信息資源的獲取和發布上的有利條件,努力在第一時間內發布新聞、解讀政策,並做好獨家的拳頭產品。
(滕抒/《中國新聞出版報》)
如何做好對外文化報道
文化類題材是一個重要的對外報道領域,哪些活動值得我們介紹給外國讀者,從什麼角度寫,怎麼寫才符合外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呢?對外文化報道記者應注意以下六類題材:
1、善用有國際知名度的中國藝術家的形象。越來越多的中國藝術家取得的成就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認可並且得到來自全球藝術權威的尊重,而他們的這些成就既是對世界文化所作的貢獻,也是意見領袖們對於一個國家的文化的衡量標準。中國的藝術家們是從中國到世界各地最成功的大使,是對於世界文化的貢獻者,也是中國軟實力的最佳代表。
2、報道能夠反映中國政府、文化機構以及藝術家開放心態的項目。
3、反映中國文化領域的國際化和時代性及融入世界主流文化的動態。
4、利用外國讀者感興趣的敏感話題,選擇適合自己的角度。
5、從多元文化和流行文化折射時尚的、現代的中國,以及人民對藝術寬容開放的心態。
6、配合政府的文化外交項目,把握我們把演出送到外國人家門口的機會,集中介紹中國的多元文化,加深他們對中國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