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領導口才的自我訓練——對多數人有用的口才訓練計劃(3)(2 / 2)

當你不願、不必或不需對一些錯誤言行進行直言批評時,運用含蓄的語言進行委婉、間接的批評,既可以給被批評者留麵子,又能一語點透。永遠要記住如果你不采用含蓄的語言進行委婉,間接的批評,而是嚴辭厲句地批評別人,也許你早就忘記了。可是,被你傷害的那個人卻永遠不會忘記。

中國人很看重“麵子”問題,在同事、朋友間相互批評時也要注意這一點。生活中有不少人不是這樣,常常無情地剝掉別人的麵子,傷害了別人的自尊心,卻又自以為是。其實,隻要冷靜地思考一下,對那些性格內向、愛麵子或工作中偶有疏忽和性格敏感多疑的人,隻需含蓄地表示一下這種批評意思,就能達到理想的目的。

查爾斯·史考勃有一次經過他的鋼鐵廠,當時正是午休時間,他看到幾個工人正在抽煙,而在他們頭上,正好有一塊大招牌,上麵清清楚楚地寫道:“嚴禁吸煙。”史考勃沒有指著“嚴禁吸煙”的牌子大聲嗬斥,而是朝那些人走過去,友好地遞給他們幾根雪茄,說:“諸位,如果你們能到外麵去吸掉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盡了。”大家一聽,想到自己違反了廠裏的規定,於是個個將煙頭熄滅了。史考勃的批評是含蓄地表露出來的,而且充滿了人情味,因此,這樣的批評誰都願意接受。

當你不能肯定自己的某些要求願望是否合理,別人是否支持,或為顧及風度不便直言提出時,借助含蓄語言可以幫助你維護自尊,避免尷尬,取得成功。

《談藪》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宋太祖曾當麵答應授予張融司徒長史官職,可很長時間沒有下令。於是張融上朝時,故意騎著一匹瘦得皮包骨頭的病馬。太祖見了,問:“愛卿的馬太瘦了,每天給它吃多少糧食?”張融說:“每天喂一石。”太祖說:“吃一石怎麼這樣瘦呢?”張融說:“嘴裏答應實際上不給。”太祖明白了張融的話,不久就授以司徒長史官職。

但含蓄不是似是而非,故作高深,含蓄的目的,是讓對方聽出“言下之意”、“弦外之音”,達到講話目的。如果將含蓄理解為閃爍其詞、躲躲閃閃,與含蓄的宗旨就背道而馳了。在鼓舞鬥誌、交流思想的當眾講話中,言辭還是坦白直接點好,講話太含蓄會讓人覺得你太虛偽、做作,反而聽不懂你講話的目的何在。而對於新聞發布、辯論等類型的當眾講話不妨含蓄一點,多用“弦外之音”。

在動態語境中進行口語表達訓練

在動態語境中,因受外界信息的激勵,人們的思維活動將獲得更廣闊的空間,思維狀態亦呈現出跳躍性、靈活性和機變性的特點,往往思路更新穎、更出奇,更具創造性,甚至人們會突發奇想,閃現出許多在靜思狀態下不可能出現的思想火花和語言風采。因此,在動態思維支配下的語言表達會更精彩、生動,富有感染力。

1.通過交談練思維、練口才

交談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過程。動態思維通常存在於交際過程中,在與交際對象進行語言交流或交鋒時顯得最為活躍。其中,以信息交流為宗旨的交談是一種簡便有效且隨時可用的練思維、練口才的方法,值得重視。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思維機器處於全麵運作狀態,在思維引導、支配下,雙方不斷發出信息,又不斷接受來自對方的信息,實現信息交流和溝通。特別是在富有成果的交談中,人們必然精神振奮,心理活動頻繁,聯想、想像豐富,思維的各種功能都將得到更出色地發揮,甚至在對方提供的新信息刺激下,沉睡在自己記憶角落中的材料也被激活,被喚醒,被調動起來,從而使思路拓展開來,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創造性。所以,動態的口語承接、應對過程中可以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磨礪,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從而也使自己的口才得到磨煉。

2.在對話中練思維、練口才

對話是一種雙向的語言交流,需要彼此積極而及時的反饋,這對於答問方的鍛煉、提高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觀點不一致的對話活動,自己要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對方的話意的內核,甚至聽到對方的上半句話就能猜出他的下半句,為自己的思索、應對爭取到幾秒鍾的時間。利用這個時間差,進行快速思索和構思,在幾秒鍾內構思出一段應對講話。

實踐中,如果能夠長期堅持這麼做,對於訓練自己的快速思維和機敏口才大有禆益。